说到这,相信大家应该可以明白了,此等“西王赏功”大钱,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铜钱,而是为了区别于铜钱,在铸造金币以前,特别铸造的风磨铜样币。其后在按此形制铸造金币。
既然是金版铸造前的铜样,那为什么如今只见风磨铜币,不见金币那?
为了解开这个疑问,我们还得先从此品的型质说起,此铜品直径53毫米,厚4.1毫米,重63.6克。如果换算成金子,重量就是130多克,如果按现在的两算就是将近3两。按明代重量算1斤大约相当与现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两,一两折合现在的37.3克左右。按此算此品金钱相当与,当时的3.4两左右。
按当今的人民币算;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这里一文大钱换算的结果是约现在的一毛钱。不太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据我了解,明代一枚制钱至少也能买到2.3个馒头。所以一枚制钱应该相当现在的7.8毛钱。
按1两黄金:约值4000元 。此品金钱重3.4量算,它的价值就是13600元,也许还会更多。
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拥有一枚这样的金币也算是一笔不大不小的财富了。所以这种体型硕大的金币常常在缺钱的时候,被铲开,兑换成银两或制钱使用。就是幸免流传下来,大多数也没有逃过20世纪80年代的那场民间金银打首饰的运动。我小的时候清楚记得,邻家的金银将徐叔,常年在外走乡串户,就是经营着搜购老金银器,打首饰的买卖。在他手中毁掉的金币银币何止成百上千。
所以现如今除非是出土发掘,不然的话就很难见到体形较大的金币了,就像我本人收藏钱币30余年,也只是见过“西王赏功”金币残品一件。
“西王赏功”金品勋章大钱,解密如下;
1,“西王赏功”金品钱的体形大于“西王赏功”铜品钱,不会与之直径相同,厚度相同。
2,“西王赏功”金品钱的铸造工艺不是采用铜范铸造,而是采用了泥范,或陶范铸造,其表面不会有清晰的挫痕或打磨痕迹。
3,“西王赏功”金品钱的钱文“西”字。因其钱体较厚不会形成“西王赏功”铜品钱那样撇捺之间的原点状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