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西王赏功  金品解密

(2021-01-05 08:54:18)
标签:

转载

分类: 钱币
     在2015-5-18【由“西王赏功”金品  谈伪专家对古泉收藏的危害】一文中。我已作出了详细论述。关于西王赏功金品,一定不会和铜范铸造的铜品一样。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黄金在现今属于珍贵的有色金属,就是在古代也是珍贵无比,正所谓黄金乃万金之祖,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就有对黄金的崇拜。到了明清更是财富的象征。所以在铸造西王赏功金币的时候,铸造所采有的不是铜范铸造而是泥陶范铸造,更不会用刀锉等硬器去打磨。这是极其不符合常理的。之所以采用泥陶范铸造,就是为了避免铜范铸造的锉痕。
     除此之外,“西王赏功”金品不会与铜品大小相同,其主要原因是金品主要是赏赐给有重大战功的人,就像皇帝赏赐给臣子黄金多少多少锭多少多少两一样。所以金品的形制一定较大,起码要够得上“两”的重量。
     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金品不像铜品,钱文的第一个字“西”由头一笔“一”和尾部“四”的连接处,一撇一捺形成了一个很鲜明的“圆点”凹槽。铜品的这个凹槽是因为钱文书写的结构、距离、在加上字体与地章之间的厚度所形成的。金品是泥陶范铸造而且形体较厚,字体厚度随之增加,所以形不成圆点一样的特征。这也成为了鉴定“西王赏功”金钱与铜钱,面文特征不同的重要一点。
     那么说“西王赏功”金品到底应该是什么样那?遗憾的是,我本人的确是见过一枚残缺的金品,而且曾上手把玩,因其价格较高加之又是残品所以我未能得手。虽然如此,我手中却有一枚金版铜币可以给大家展示。
[转载]西王赏功 <wbr> <wbr>金品解密

[转载]西王赏功 <wbr> <wbr>金品解密

[转载]西王赏功 <wbr> <wbr>金品解密

[转载]西王赏功 <wbr> <wbr>金品解密
    此品直径53毫米,厚4.1毫米,重63.6克。钱文书写与铜品相同都为明代正楷,只是由于钱体较厚,其“西”没能形成圆点型暗记。不但如此;此品乃泥陶范铸造,有着泥陶范所有的特征,请大家细细观看;
[转载]西王赏功 <wbr> <wbr>金品解密
    看完图片,泉友们一定会有疑问、那就是“这枚铜钱的材质”为什么是这个颜色?的确,此品铜质特殊,不但颜色偏红还泛着黄金般的光芒。这又是为何呐?答案是“此品为风磨铜铸造”。这也是当时为了区别西王赏功铜钱而特意选用的。
   “风磨铜”玩古泉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但对于玩青铜器的朋友就一定比较熟悉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明代的宣德炉。
    关于风磨铜的由来,现在传说的神乎其神,不但收藏爱好者在添油加醋,甚至有名望的学者也乐得顾弄玄虚。据传此铜产于暹逻国也就是现在的泰国,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铜,它经过反复冶炼后会出现珠光宝色,如果经12炼,铜分子就变得更加紧密,手感也就变得更沉。如果按此说法在冶炼个十次八次,此铜分子密度加大,重量增加,岂不练出了金子。所以这些都是传说,一笑了之。
    其实风磨铜是一种含有黄金的合金铜,其颜色呈现紫红色,含金量越大颜色就越淡越偏黄。由于其材质含金,所以风磨铜一般不易生锈,而且铜质泛起如珍珠一般的光芒。极其美观,正因如此它的身价在古代也是十分昂贵,价值超出了白银。所以只有珍贵的器物或皇家寺院的佛像才舍得用它,最具代表性的是明代永乐大帝在武当山金顶铸造的真武大帝铜像。此佛像经历几百年几乎没有生锈,而且越经风雨吹磨,它就越明亮。大家想想这么神奇而美观的铜质,有谁会不喜欢,有谁会不想珍藏。所以历代藏家才把他传的神乎其神。
    说到这,相信大家应该可以明白了,此等“西王赏功”大钱,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铜钱,而是为了区别于铜钱,在铸造金币以前,特别铸造的风磨铜样币。其后在按此形制铸造金币。
[转载]西王赏功 <wbr> <wbr>金品解密
    既然是金版铸造前的铜样,那为什么如今只见风磨铜币,不见金币那?
    为了解开这个疑问,我们还得先从此品的型质说起,此铜品直径53毫米,厚4.1毫米,重63.6克。如果换算成金子,重量就是130多克,如果按现在的两算就是将近3两。按明代重量算1斤大约相当与现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两,一两折合现在的37.3克左右。按此算此品金钱相当与,当时的3.4两左右。
按当今的人民币算;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这里一文大钱换算的结果是约现在的一毛钱。不太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据我了解,明代一枚制钱至少也能买到2.3个馒头。所以一枚制钱应该相当现在的7.8毛钱。
    按1两黄金:约值4000元 。此品金钱重3.4量算,它的价值就是13600元,也许还会更多。 
    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拥有一枚这样的金币也算是一笔不大不小的财富了。所以这种体型硕大的金币常常在缺钱的时候,被铲开,兑换成银两或制钱使用。就是幸免流传下来,大多数也没有逃过20世纪80年代的那场民间金银打首饰的运动。我小的时候清楚记得,邻家的金银将徐叔,常年在外走乡串户,就是经营着搜购老金银器,打首饰的买卖。在他手中毁掉的金币银币何止成百上千。
    所以现如今除非是出土发掘,不然的话就很难见到体形较大的金币了,就像我本人收藏钱币30余年,也只是见过“西王赏功”金币残品一件。
“西王赏功”金品勋章大钱,解密如下;
    1,“西王赏功”金品钱的体形大于“西王赏功”铜品钱,不会与之直径相同,厚度相同。
    2,“西王赏功”金品钱的铸造工艺不是采用铜范铸造,而是采用了泥范,或陶范铸造,其表面不会有清晰的挫痕或打磨痕迹。
    3,“西王赏功”金品钱的钱文“西”字。因其钱体较厚不会形成“西王赏功”铜品钱那样撇捺之间的原点状暗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