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及过程性观察记录
(2014-02-04 10:49:02)分类: 过程性资料 |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材料操作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能接着往下排序。
2、探索不一样的排序方法,并能大胆进行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体验排序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洞洞板学具。
2、彩旗,订书机。
3、音乐,录音机,动作图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森林里要举行“动物音乐会”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用什么来装扮舞台。
基本部分:
一、结合情景,初步感知规律。
1、出示神秘袋,初步感知规律。
师:猜猜里面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慢慢打开)
师:咦!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观察讨论)引导幼儿观察彩旗的排列规律(ABBABB)。
2、请幼儿接着往下排。
师:猜猜接下来是什么颜色的小旗?
师:请一个小朋友试一试接着往下排。
3、请幼儿观察,发现规律
师:这串彩旗用了几种颜色?它们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4、小结:原来这串彩旗是以两种颜色为一组重复有规律的往下排。
二、听音乐,做动作,感受规律的多样性。
1、介绍游戏要求。
师:我们帮小动物做好了彩旗,让我们一起先听听音乐做做动作,活动一下吧!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王老师做了什么动作,然后接着我的动作往下做,明白了吗?
2、教师随音乐做动作(ABCABC),请幼儿观察并接着往下做。
师:我们刚才都做了什么动作?(出示图标)
师:在我们刚做得动作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
师:如果用棋子我们可以怎么表示?(请幼儿演示*)
3、教师做第二组动作(AABCAABC),并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师:这次我们又做了什么动作?(出示图标)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呢?
师:请你们用棋子表示(幼儿操作),说说选择了什么颜色棋子,怎么表示的?
4、小结:原来我们刚才做的动作是三个动作为一组重复在做。
5、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动作的异同,感受规律的多样性。
师:请你们观察一下,我们刚做的两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虽然都是以三个动作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但是它们中间也有变化。
三、请幼儿创编有规律的动作,发散幼儿的思维。
1、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
师:刚才是王老师带着你们做动作,现在请你们想想,听着音乐来创编有规律的动作。
2、幼儿讨论
师:你刚做了什么动作?(请幼儿展示)
3、请幼儿用棋子表示出刚做得动作并进行交流。
师:请你们也用棋子表示出你刚做的动作。(幼儿操作)
师:你用了什么颜色的棋子,怎么表示的?有什么规律呢?(幼儿交流讨论)
四、幼儿操作。
1、请幼儿给小棋子进行有规律的排排队,教师提操作要求。
师:小朋友刚才都很棒,创编了这么多有规律的动作,现在请你们可以在棋子盒中选择2种或3种颜色以上的棋子或图案,给它们有规律的排排队,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请幼儿交流。
师:你是怎么排的?有什么样的规律?
4、请幼儿相互交换位置交流。
师:请你们可以相互交换位置,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给小棋子有规律排队的。
五、延伸活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规律的图案,请你们找找看。
(幼儿寻找并交流)。
师:你发现了什么?它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师:请幼儿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排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再与我们大家分享,好吗?
结束活动: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班级 |
大二班 |
观察时间 |
2013年12月 |
幼儿人数 |
20 |
||||||||
|
大班数学《有趣的排序》 |
目标 |
1.通过材料操作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能接着往下排序。 2、探索不一样的排序方法,并能大胆进行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
||||||||||
|
洞洞板学具、彩旗、订书机、音乐、录音机、动作图标 |
指导策略 |
操作法、游戏法、演示法、自由讨论法等 |
||||||||||
|
多人合作 |
两人合作 |
|
||||||||||
组数 |
|
组数
|
5 |
4 |
|||||||||
人数 |
|
人数 |
|
|
|||||||||
|
积极参与 |
能参与 |
放弃 |
||||||||||
18 |
2 |
|
|||||||||||
|
专注 |
偶尔专注 |
游离 |
||||||||||
18 |
1 |
1 |
|||||||||||
情绪状况 |
兴奋 |
平静 |
低落
|
||||||||||
|
12 |
|
|||||||||||
操作中有无出现错误、疑问 |
有错误、疑问 |
无错误、疑问 |
情况分析 |
||||||||||
|
4 |
组数 |
7 |
幼儿的错误主要出现在随音乐创编动作进一步理解排序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没有跟着节拍创编、有的孩子创编的动作不是排序做的,很随意等等,在幼儿操作洞洞板的过程中还出现幼儿根据棋子某一属性来排序的,可是仅仅只插出两次,没有理解排三次成规律等 |
|||||||||
人数 |
9 |
人数 |
11 |
||||||||||
如何解决 |
自己解决 |
请求老师或同伴帮助 |
无法解决 |
||||||||||
组数: |
2 |
组数 |
2 |
组数 |
|
||||||||
人数 |
4 |
人数 |
5 |
人数 |
|
||||||||
操作结果 |
操作成功 |
操作失败 |
|
||||||||||
组数 |
11 |
组数 |
|
在教师与同伴的引导、提示下幼儿很快改正过来,操作的效果很不错! |
|||||||||
人数 |
20 |
人数 |
|
||||||||||
分析与调整: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应注重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注重通过幼儿对于不同材料的实际操作,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建构排序的数理知识。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活动环节设置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最后的环节是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幼儿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是有规律的图案?这时教师早已提前布置了活动室,进一步提示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排序。 本次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孩子进行举一反三灵活多样操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要继续让幼儿练习排序。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