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2024-06-04 08:10:07)
标签:
教育 |
创设有趣情境 串联课堂练习
案例描述
1.放松游戏“蹲蹲蹲”
教师:男生蹲,男生蹲,男生蹲完女生蹲。
男生边做蹲起动作边说:男生蹲,男生蹲,男生蹲完女生蹲。
教师:女生蹲,女生蹲,女生蹲完第一组蹲。
女生:女生蹲,女生蹲,女生蹲完第一组蹲。
四个组依次或打乱顺序完成游戏。
教师:第( )组蹲,第( )组,第( )组蹲完,戴帽子的蹲。
戴帽子的学生:戴帽子的蹲,戴帽子的蹲,戴帽子蹲完,没戴帽子的蹲。
没戴帽子的学生:没戴帽子的蹲,没戴帽子的蹲,没戴帽子的同学蹲蹲蹲。
教师提问,小结:刚才的游戏相当于对全班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每一种分类的结果相同吗?但是什么是不变的?
同桌讨论交流,全班汇报结果。
2.玩完游戏,我们去公园的小小“交通馆”看看吧。(出示练习七第1题)
(1)引导学生观察:
图上都有什么?
题目要求是什么?你知道哪些是车?同桌互相说一说。
涂色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涂色活动。
(3)同桌互相评价作业。
(4)剩下的交通工具你能进行分类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小“交通馆”的交通工具怎么分类呢?
3.公园树林里的叶子真多呀,大家捡了这么多呢!快来分一分吧!(出示练习七第3题)
(1)教师:题目中的象形统计图是按什么标准给这些树叶分类的?
(2)教师:怎样数正确率比较高?
(同一种树叶,做好相同的符号;数慢点;多数两遍。)
(3)教师: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树叶分别有几片?涂一涂。各种形状的叶子一共有多少片?
学生按树叶的形状分一分、再涂色、填一填。
完成后,小组交流。
(4)教师:你还可以怎么分?快分一分,把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红色的、绿色的一共有多少片?
(5)小结
教师:刚才,按照树叶的形状、颜色进行了分类,计数的结果相同吗?
(两次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教师:但是,什么是相同的?
(总数相同。)
设计意图:“蹲蹲蹲”游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与娱乐,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分类。给车涂色、给树叶分类,让学生有层次的进行了分类与整理的练习,加深了对分类的理解,并让学生掌握准确计数的方法。
4.快板总结
教师:公园的一角,有几个小朋友在打快板,你能填出他们表演的快板儿内容吗?
分类标准若相同,
计数结果定(相同);
分类标准若不同,
往往结果会(不同),
但是总数会(相同)。
会(相同)!
(1)小组讨论,填写儿歌。
(2)完成后,指名同学汇报,说一说你对儿歌的理解。
(3)大家拍手练习朗读儿歌。
(4)请同学尝试打快板儿表演儿歌。
案例分析
1.注重情境的创设
《分类与整理》这单元的教学,我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带学生去公园”、去“整理与分类王国游玩”这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2.注重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长时注意力集中很难保持。因此我在教学中不断的穿插游戏,把练习题和游戏结合起来。利用网红游戏“萝卜蹲”我进行了改编,成为学生喜爱的“蹲蹲蹲”;对全班同学的分类,我把它改为“点兵点将”;对交通标志分类,我把它改为用制作的交通标志牌进行分类,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意义和分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效果好。
3.用儿歌快板的方式进行总结
用儿歌、快板等方式对“分类与整理”的本质特征进行总结,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朗诵表演起来乐此不疲,在练习中、在表演中加深了对“分类与整理”的理解即在实际生活中的合理运用。
4.作业设计丰富多样,有层次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放的原则,设计了形式多样对练习:有说一说并涂色的练习;有分一分、填一填的练习;有数一数、填一填的练习;有独立分类填写统计表的练习......指导学生逐步进行练习,逐步加深认识,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技能与能力。
5.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想,认真完成才有长足的发展。在例题的教学和练习题对完成中,我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分享、评价、改正自己的作业,形成正确对认识。相信在长期的培养下,学生一定会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6.注重进行小结
数学是非常抽象的,必须和学生的直观体验联系起来。我在教学和练习中不断的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感知中,总结出本质的东西,让学生在不断的小结中加深理解,提升认识,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7.注重拓展和实践
数学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也来观察学习数学、做数学、用数学,这样学习的数学是鲜活的,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