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06-03 23:18:52)
第 三 单元 ,第 |
课 |
||||||
课题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
主备人 |
刘宁 |
课时数: 1课时 |
|||
教学目 标 |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
||||||
难点: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 |
||||||
教学流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1.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 1 千米=( )米 1 米=( )分米=( )厘米 1 平方米=(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讲授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 34页例2 一个棱长为 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老师出示棱长为 1dm 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 1立方分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 |
同桌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 指名同学回答,大家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的? |
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为新知识的运用,做好准备。
利用图片直观进行计算,学生理解1dm³和1cm³之间的进率,掌握或自的方法。
|
|||||
教学流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 10cm)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老师板书: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你们能够推算出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的关系吗? 根据推导,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老师板书: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 :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3)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4.学习教材第 35 页的例 3。 板书: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 是多少立方分米?
板书: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2.4)立方分米 5.学习教材第 35 页的例 4。 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6.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 35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 先说一说换算的方法,尝试独立解答,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 36-37 页练习八的第 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的思路,小组进行订正。 四、课堂小结
|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
然后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 小组活动: 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规律。
学生尝试完成。
小组活动: 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之间的进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比较。
小组活动: 总结体积单位改写的方法。 派代表进行交流。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背诵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思考的过程。 小组活动: 总结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总结体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迁移类比和归纳概括能力,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探究算理。
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关系,进行大单元的融合学习。
总结体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其规律。
进行单位的换算的练习,巩固复习体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和进率,让学生达到熟练、正确的程度。
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
|||||
作业 设计 |
练习八第2、3、4题。
|
||||||
板书 设计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
||||||
课后 反思 |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正方体的模型,较好的学习了体积单位的进率。但是,在课堂练习中,跨单位的换算,又加上混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换算,是容易出错的。要在练习中多进行评价,进行辨析,巩固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
附页:(教学反思或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知识链接:
一:体积单位的换算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L)、毫升(m 知识点:
1、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相邻体积、容积单位间进为1000
1米³=1000分米³ 1分米³=1000厘米³
1升=1分米³
1毫升=1厘米³ 1升=1000毫升 2、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由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补充习题:
(1)1.5dm
= (
36m³=(
320dm³=(
0.4m³
= (
(2)0.8立方米=(
3.4平方分米=(
4300
立方厘米=(
0.08
立方米=(
(3)正方体棱长是10分米,它的体积是(
(4)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 (5)一块长方体砖,长24厘米,宽12厘米,厚6厘米,用5000块这样的砖垒成一堵实心墙。这堵墙所占的空间是多少立方分米? |
||||||||
第 三 单元 ,第 三
课 ,第 |
课 |
|||||||
课题 |
容积和容积单位 |
主备人 |
刘宁 |
课时数: 1课时 |
||||
教学目 标 |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 1 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容积单位换算。 |
|||||||
难点:感受 1 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
||||||||
课前准备 |
课件
|
|||||||
教学流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 2dm、宽 1.8dm、高 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二、新课讲授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 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2)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小组交流检查。 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理解容积的含义。
小组活动: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对容积的理解。
想一想:容积和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后汇报。 |
利用身边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并进行小组活动,加深学生对容积的理解。
|
||||||
教学流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不同点: 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3)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出示一个木盒,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完成课题板书) (2)教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 1 升的水进行演示,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试验:把水倒入量杯 1mL 处,然后再把 1mL 的水倒入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1mL=1立方厘米。 大家想一想 1 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提问:大家想一想 1 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1L=1立方分米。 3.新知应用。 出示例 5。 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 40L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40-41 页练习九的第 1-3 题。 四、课堂小结 |
举例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
想一想:体积和容积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观察发现并说一说。 学生自学教材第 38 页内容。 汇报学习的内容,
学习理解容积的单位还有升和毫升。
学生观察并得出: 1 升=1000 毫升(1L=1000mL)
同桌会有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实验所得到的认识。
认真阅读例5的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正确分析题意。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例5的习题。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做法。 派代表进行汇报。 填出合适的容积单位,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小组进行订正。 全班进行核对。
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
以学生的事实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请学生提前进行必要的观察,感知容器容积在课堂上,进一步引导感悟,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认识容积的意义。
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建立一毫升一升的空间观念。并且从实验中学生能深切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实际意义和进率。
利用利5的习题引导学生计算容积,学习容积的计算方法,明白容积计算的注意事项。
变换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
||||||
作业 设计 |
练习九的第 4、5、6题。
|
|||||||
板书 设计 |
容积和容积单位
1L=1000mL 1mL=1立方厘米
例 5.
40立方分米=40L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 40L。 |
|||||||
课后 反思 |
学习了装液体的容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以后,学生对体积单位有了新的认识,在选择单位时,一味考虑升、毫升,忽视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教学它们也是体积单位是还应有所加强。应该多沟通立方厘米和毫升的关系、立方分米和升的关系,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都可以作为容积单位。 针对学生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思考,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形成正确的认识。 |
附页:(教学反思或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一、知识点 1.容积的意义 像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2.容积单位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换算
1
L=1 立方分米 4.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 宽、高。 5.计算结果后得到的单位名称是立方分米,由于是计量的液体,所以要根据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采用“转化法”转化成容积单位。 二、练习 1.填空
3.6立方分米
= (
5.4升=
( 2.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x”) 物体的体积等于该物体的容积。 李刚口渴了,一次就饮了1立方米的水。 3.提高练习
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这个油箱的容积是多少? 挖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30米,宽20米,深2米,这个游泳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占地多少? 把84升水倒入一个长7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水池内,池内水深多少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