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
(2024-06-03 22:53:52)
摘要:
数学课堂练习要设计要注重设计有梯度的数学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要设计有探究性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要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练习,让学生有练习的兴趣;课堂练习中要注重反馈与引导,灵活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
有效性
和生活密切联系
正文:
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有效性:
一、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
有梯度的课堂练习,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切的挑战和练习机会,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践和练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进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整理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有梯度的练习题:
首先,我让学生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回忆相关知识。
然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或者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些练习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对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掌握。
接着,我逐渐增加难度,提出一些稍复杂的练习题,例如计算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值或者计算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的值等。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应用。
最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长方体的棱长之和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
二、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探究性
课堂练习要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练习题,并且乐于通过练习题来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
这样的课堂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拓展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了通分以后,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帮助同学们温习一下通分的概念。这道习题的问题是:找出1/4和1/5之间的分数。学生们通过通分,将两个分数转化为同样的分母,然后找到中间的数。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可以发现1/4和1/5之间的分数是7/20。之后,我问同学们是否还能找出两个分数,分别位于1/4和1/5的两边。这些分数可以通过通分的方法找到,也可以通过观察分数的特点来找到。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了另外两个分数,分别是3/10和9/20。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不仅巩固了通分的概念,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和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作业的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活跃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奇数偶数后,我设计了一个与此相关的练习。我们班级共有48名同学,将他们分成两个队进行比赛。如果甲队的人数为奇数,那么乙队的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呢?如果甲队的人数是偶数,那么乙队的人数又是奇数还是偶数呢?答题的同学需要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给出答案。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课堂练习的反馈与引导
学生在做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题目不会做、某些步骤不理解或操作不祥,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了解他们的问题,找出困难在哪里,并寻求解决方法。
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很多同学会因为找不准数据所在的点而产生困扰。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精细化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再次认识纵轴上每小格表示的具体数值,从而帮助他们找准数据所在的准确位置。
具体来说,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纵轴上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数值,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地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数据所在的位置,例如在与横轴上的实际数据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每个数据所在位置的具体原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纵轴上每小格表示的数值,从而准确地找准数据所在的位置。
总之,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要有梯度、有探究性、与生活密切联系、注重反馈与引导,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谢
张立英
汪兆霞
蓝田县三里镇柳家村小学
202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