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2024-06-03 20:51:17)《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7-33页内容,主要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习体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学习一些测量计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及常用的体积单位,通过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体积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即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并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3. 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空间想像能力。
三、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四、教学难点
建立“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立方米”体积单位的空间表象。
五、课前准备
课件
六、课堂实录
(一)情景创设
1.师:我们知道,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么体积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呢?其计量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探究的知识。
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本节课所有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 :沟通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其联系。)
2.故事导入:同学们听说过这个小故事吗?
课件出示:动画《乌鸦喝水》
问: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学生欣赏动画《乌鸦喝水》,说一说瓶子里的水升高的原因:石子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把水挤上来,所以乌鸦喝到了水。)
板书:空间。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体现出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鼓动性,在故事背后深厚的数学内涵之中,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激发创造性思维。)
(二)探究新知
1.体积概念
实验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
第一次实验:取一个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将一块鹅卵石放入杯中。
问:请同学们猜想杯子里的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仔细观察,回答:玻璃杯里的水位升高了。)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小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第二次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将把两块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
让学生猜想:两个玻璃杯里的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两个玻璃杯水位的高度不一样。)
学生看实验演示,理解实验原理,猜想实验结果。
问:水面上升的高度,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大鹅卵石占的空间大,小鹅卵石占的空间小。)
2.感知空间大小
课件出示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引导学生看插图。
问: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学生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占有空间的物体,有什么发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说一说自己身边占有空间的物体。)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比较体积大小
课件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问: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相等吗?
问:如果给出两个长方体体积数据,这样就能比较大小吗?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仅有数据是不能比较出物体大小的,必须有单位。)
4.学习体积单位
课件出示: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立方厘米有多大呢?
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模型。
板书: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体积是一立方厘米。
问:想一想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一立方厘米?
板书: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学生学生仔细观察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类比。)
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一立方米呢?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感知一立方米的实际大。)
板书:棱长一米的正方体体积是一立方米。
同学们,猜想一下,在这一立方米的空间里,可以站多少位同学?
(学生各抒己见,进行游戏,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构建一立方厘米,一立方分米,一立方米的概念,让学生体会空间也可以度量与量化。)
小组活动: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接近一立方米?
(在身边找体积接近1m³的物体,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派代表进行汇报。)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教室的空间有多少立方米?
估计教室的空间,并说一说自己估计的思路和方法。
全班进行评价,看看哪个小组估计的比较准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第2题。
说一说:哪个图形的体积最大?哪个图形的体积最小?为什么?
2.练习七第3题。
写出合适的体积单位,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
小组活动: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练习七第4、5题。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体积是一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一立方米。
七、补充资料
(一)体积与容积概念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从外部测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从内部测量)
注意:
同一个容器,体积大于容积;当容器壁很薄时,容积近等于体积。如果容器壁忽略不计时,容积等于体积。
几个物体拼在一起时,它们的体积不发生改变(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二)体积单位
1.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厘米(cm³)
2.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手指头、苹果、火柴盒体积较小,可用cm³作单位。
西瓜、粉笔盒体积稍大,可以用dm³作单位。
矿泉水瓶、墨水瓶可以用毫升作单位。
热水瓶等较大盛液体容器、冰箱可以用升作单位。
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
(三)小练习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x”)
一台家用冰箱的体积是500 立方米。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2立方米。
一条线段长12 平方分米。
墨水瓶的体积为是140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正好切成2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做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要木条多少分米?
八、课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对于刚接触体积的小学生来说,对于体积、体积单位这一概念的理解是相对较为困难的,尤其是在他们接触的现实生活中,体积知识接触较少,实际运用更少。
针对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体积的应用,如冰箱、阳台、卫生间、办公室等,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体积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找到体积接近一立方厘米、一立方分米、一立方米的物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单位的大小和意义。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与同学和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用他们为标准进行对比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还可以在提高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同时,使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升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
2024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