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2024-06-12 15:00:14)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朗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内容,更好地熏陶学生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对学生未来在文章的感悟与创作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朗读在小学生语文的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师对朗读教学缺乏重视、课堂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方法引导不科学等,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1.绪论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是语文核心素养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中应养成的最基本的能力。朗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内容,更好地熏陶学生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文章的感悟与创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朗读在小学生语文的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师对朗读教学缺乏重视、课堂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方法引导不科学等,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研究。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培养日常的阅读和朗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更好地记忆学习的知识。在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已经展开,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朗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对知识的分析讲解来实现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需要通过学生朗读课文来学习语文“说”的功能,培养“说”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大量高效的朗读来实现对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增加对文章的的理解深度
高效的语文课堂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语言的深层次使用。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可以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课文是我国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古时候,无论是太学,还是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语文教法的精髓。
(二)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语文的知识体系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还有语言表达的真情实感,只有让学生喜欢语言,才能更好的实现语文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单独地课文朗读,多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把自身的情感带入到课文之中,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增强对语文知识的领悟,更加热爱阅读。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更应该以身作则,通过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才能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朗读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朗读的能力,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懂得语言的乐趣,更好的在写作、说话的过程中将这些情感带入到生活之中,从而做到灵活的学习和运用。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针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课文是一件挺有难度的事情,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的时候会出现语气颤抖、发音不正确等情况,如果被其他学生嘲笑,将会大大减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内向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对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爱好等特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并在学生朗读后及时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表现优异的部分进行评价,鼓舞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敢于在众人面前朗读,可以有效更加学生的自信心。
3.朗读兴趣的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没有耐心,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学习方面,比如在朗读教学中当老师要求学生去大声的朗读课文的时候,如果学生觉得无趣那么就很有可能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朗读,因此语文老师应该丰富课堂上学生朗读的形式,让同学们感觉到朗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于朗读活动之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朗读兴趣培养的技巧
(一)尝试新型朗读模式,获得全新体验。
在传统朗读模式中,学生朗读形式过于单一,因此朗读很有可能成为了一件枯燥且乏味的事情。所以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朗读模式,为学生带来更新颖的朗读体验。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朗读内容多为诗歌,课文题材格式较为固定,朗读体验较为单调,所以教师可以将单一的诗歌朗读延伸到故事题材朗读,从而实现话剧式朗读。
(二)用动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小学生对动画有着无法抗拒的情愫,动画直观地用鲜明的画面、声音和人物形象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感官情感冲击,随时随地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一种印象深刻的体验。在小学语文,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动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动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重视积极引导,优化朗读评价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和有重视的引导,重视朗读方面的有效评价,只有利用一些专业性的语言进行有效地评价,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朗读。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够更好地评判朗读的能力,能够让学生保持一定的朗读热情,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不足,才能有效地传递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更好的能力提升。
4.结束语
朗读能力教学水平的提升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朗读,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和综合语文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成功地塑造积极的、有效的朗读氛围与教学环境,精心并合理地对学生做出朗读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朗读的快乐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语文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1]陈艳菊.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成才之路,2016(12):33.
[2]陈香华.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课外语文,2016(10):23.
[3]石雪飞,薛峰.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的绩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
[5]刘长河.浅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24):16.
[6]林加帅.探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策略[J].科教文汇,2016(3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