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有感 |
《家庭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我是很认可这一观点的,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尤为重要,甚至影响人的一生,读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再次印证了上述观点,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拜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我更加明确了平时教育孩子的诸多误区,也深知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用热心、耐心、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
该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全书共十三章,从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普通教导法;卫生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为什么怕和哭;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怎样责罚小孩子;怎样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和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十三个方面探讨了生命成长的历程、父母的职责及儿童的养育。陈老先生还在这本书中附录了他五次论述“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应该说书中包含了很多的精辟见解和陈老先生育子的实践经验。书中既有生活化的理论,又有真实的案例支撑,道理浅显易懂,让我们受益匪浅。
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无疑是想通过各种案例的表面,触动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作者没有向我们大量介绍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技能、照顾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断的提醒我们,孩子是一个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在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成长,解答他们的困惑。不仅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审视自己、关爱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要让他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要用积极、主动、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搞不好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作者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作者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照今天很多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大大缩减了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怎不令人感慨!
书中还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有时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经意间我们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另外一套。这样,孩子的是非观会混淆,对你以后的话也会将信将疑、不会那么采纳听从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耳濡目染到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必须做好表率作用,教育孩子待人礼貌,首先家长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世如何?教育孩子不要随手乱扔垃圾,要环保,自己有没有做到?教育孩子尊老爱幼,要礼让,父母自己对待自己的爸妈长辈又是怎么做的,是否尽了孝道?教育孩子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怎么样?父母为孩子做榜样,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要比纯粹的让孩子生厌的口头教育更有说服力,同时你的亲力亲为不只是影响孩子的几分几秒,而是会让孩子受用终生。所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重要,做父母的一定要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
阅读本书,我越发感觉:不成功的父母有许多不成功的原因,成功的父母都是在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中锻炼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