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中期报告
(2019-06-24 18:07: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公开 |
未央区基础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报告表
课题名称 |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 |
课题批准号 |
|
|
课题负责人 |
赵小婷 |
单 |
未央区范家村小学 |
|
联系电话 |
18091878712 |
电子邮箱 |
1257654436@qq.com |
|
课 题 进 展 情 况
|
小课题从申请到批准以来,我们针对小课题积极参与研究,学习理论、进行实践、与同行探讨,总结提高,进行了一系列有关课题的研究活动。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我们认真学习了关于小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通过学习了解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我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总结了读写结合的一些误区,并组织组内老师积极学习如何做好课例研究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明确了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方法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二、及时总结、认真反思、撰写随笔和案例。 ƒ在教学实践中,以课堂为主阵地,每个单元精选一篇课文进行读写教学,完成教学设计、案例和反思。在一次次的授课中感悟、总结、提高。 (一)、实践成果: |
|||
主 要 研 究 观 点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 要做到“读写结合”,不但要兼顾到个性形成、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在看到读对写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写对读的促进作用,更要看到读与写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面。丁有宽老师也认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了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增强了,又能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的这个联系点,即读与写的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
研究结果: (一)文本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师教学论文随笔集、课题照片。 3、学生优秀写话集。 二)实践成果 1、老师们的理论知识得到了丰富,均能抓住课题开展有效的研究工作,能按既定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2、通过教师的实践课,学生们的读写结合意识与能力大大提高。 3、通过会议研讨交流,对于课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各项工作富有实效。教师通过上课题研究实践课,对于课堂组织形式、读写结合的学习模式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基本的把握。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研究成效: 1.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写话兴趣有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得到养成并有所改良。 2.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课题组的成员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课题研究还可以更深入一些,例如:善于发现学生个性化语言,学生能自己照准结合点,养成主动练笔的习惯,习作的质量等等。 |
|||
下 一 阶 段 安 排 |
|
|||
计划结题 鉴定时间 |
负责人签名:赵小婷
2019年 |
|||
单位意见 |
(盖章)
年 |
|||
区(县)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审查意见 |
(盖章)
年 |
|||
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
年 |
|||
注:主要研究观点要求不少于500字,可附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