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开题报告
(2019-03-29 19:07:15)西安市未央区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 |
|
负责人 |
赵小婷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未央区范家村小学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相互渗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4、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着“学课文”的现象,教师不能很好地挖掘课文中的语文训练点,导致学生不会运用语言文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结合点有其价值的,读写结合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了“语文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和经验。 2、实践意义:一是通过课例研究记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经研究、反思,选择适合学生的读写整合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第二,教师在研究中对学生学习过程获得的认识,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读:指阅读,不仅包括教材文章的精读,也包括课外阅读。 写:指写作,书面表达。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挖掘文章写作训练的元素,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促进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本课题通过课例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整合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便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 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却是一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8月12月——2019年2月,准备阶段。 1、调研、论证、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2、申报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9月3月——2019年6月,实施研究阶段。 1、发放教师、学生调查问卷(首次),了解在课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并对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得出有效资料。 2、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以及学生及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 3、各班负责人有计划、有目标的深入教学活动(至少每周一次),通过教学实践,探索行之有效的在日常课文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并及时收集相关过程性资料。 4、进行课题中期交流,阶段性评估,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2月 1、各班负责人分发实验班教师、学生调查问卷(二次),对照首次调查问卷,小结教师、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变化,总结经验,为结题做好准备。 2、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比较,得出有效结论,为结题做好准备。 3、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数据,形成最终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4、提出结题申请,结题。 5、研究成果展示,优质课汇报,优秀写话展评。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1、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及分析(论文) 2、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策略(论文) 3、相关课程的优质教学设计 4、教育随笔 5、学生优秀写话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