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016-01-04 16:46:18)
标签:

教育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西安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

一、课题背景

随着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媒体走进家庭、融入课堂,数字终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随机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微课教学模式有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微课、微视频是其重要的实现路径。小学科学以探究为路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与思维去认知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而事物和现象的过程性、形象性、微观性、宏观性、延展性需要运用特殊的方式来展示和呈现。

理论背景: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实践背景: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当前,我国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等所谓的主科科目,而综合类的学科则很少涉及,该课题研究则在已存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调整,可以从实践应用当中提取经验和理论,丰富“微课”的内涵,扩展其使用范围,提升其教学价值。

对教师专业提升和能力发展的驱动。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手段不断更新,教师必须革新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和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才能紧跟时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助力学校的发展。

“微课”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我认为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拿来做微课。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我将在本次课题中总结出小学科学课中适合作成微课的内容。从而利用“微课”引领课堂结构变革,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与合作探究思考、处理问题,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带动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本小课题所作的研究本小课题所作的研究是基于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材。结合小学科学“微课”的教学实践,探索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对小学科学"微课"教学进行简要的探究和阐述。并且实施过程中,根据课题的开展和变化制定出新的课题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二、研究意义

1.充分利用“微课”课堂和课外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革新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借此带动我校小学科学的教学改革。

2.营造学校科研氛围,探索学校科研管理策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使教师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使老师们自觉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支持者和实践者,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的发展。

3.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4.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认为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拿来做微课。在本次课题中我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总结出小学科学课中适合作成微课的内容,实现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减负提质,进一步促进我校现代化特色发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科学微课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2.结合教师自制微课和丰富的网上视频教学资源,搭建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科学问题,学习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

3.“微课”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根据小学《科学》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设计课前学习、课上操作、课后学习活动。

4.小学《科学》“微课”教学模式构建。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总结“微课”教学模式的原则与规律,形成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和范例。

 

 

四、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微课”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过去的一两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和媒体的大量关注。“微课”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具体实践,还在起步阶段,但我国的很多课改项目也具备“微课”教学模式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 绛中学的“自学一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等,尽管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微课”教学模式研究。但把“微课”教学模式运用到实践操作性特别强的《小学科学》这门科目上,据了解比较少。我们将在《小学科学》这门科目上,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微课中去发现科学现象,带着问题去思考、研究、查找资料(包括观看微课),课堂中的时间则保障学生思考、探究和动手操作的空间,真正保护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是用微课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交给学生。

 

 

五、研究步骤及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5.09.01—2015.12

1、拟定课题方案,学习有关理论

2、做好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二)小课题实施阶段(2016.03.1—2016.06

主要进行准备工作和课题操作性细化工作,按课题操作计划落实研究工作,并及时整理研究成果。后期主要是分析研究、资料整理、效果检测、定性分析等工作,为撰写研究报告做好准备。

1、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小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日常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过程。

5、完成相关微课教案设计及制作,写好资料,做好经验总结。

(三)总结阶段(2016.07—2016.08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2016920日上交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教师作辅助,由学生来引导课堂。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观察法。通过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真实情况。

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成果预测

1、课题研究报告。

2、微课教案。

3、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的案例集

4、课题研究的其他相关资料(与课题研究相关调查报告、活动音像资料,学生成果资料等)。

 

 

 

参考文献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0-12.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3-14.

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04):12-14.

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85-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