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布置英语作业

(2018-03-07 09:14:56)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布置英语作业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艺术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英语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英语表达运用的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这样,教师就成了课堂教学的设计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能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学习情景,其根本目的在于学生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不同语言材料进行交流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使课堂学习多样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出示相关的单词图片并以动漫蹦跳的形式出现再消失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把枯燥的语法知识点改编成有趣的找朋友游戏等。在这些轻松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大胆参与交流,敢说、乐说,以致会说,大大增强了语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尽管“减负”的呼声每年一浪高过一浪,可是学生们的书包还是越来越沉,眼睛的度数还是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减负,作业的把握是重点也是难点。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运用能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那么,如何达到作业的目的呢?如何将作业变成学习兴趣爱好而不是一种负担呢?如何让学生在作业上花最少的精力,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呢?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而今的做法是将苦口良药裹在糖衣之中,从而克服了良药苦口的缺点,那我们是不是也能给作业这剂“良药”披上一层“糖衣” —— 兴趣,让学生能自觉地去完成作业呢?对此,我做过一些尝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尊重个性差异,体现作业的选择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教育面对的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尽量从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既能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能保证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做得了。我经常在教授完新单词或短语、句子后,设计几种形式的作业供学生选择:1. Copy the words or mainsentences. 选择这一层面的往往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就仅仅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机械再现;2. Make sentences. 选择这个层面的是中等生,可在造句的词汇上自主选择;3. Make dialogues. 这些往往是稍有依赖心理的孩子,他们总会23人一组讨论对话的内容与语言组织。4. Make stories. 这些是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学生,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在作业反馈阶段总能引起其他孩子的极大兴趣。

 

二、注重学科渗透,体现作业的多元性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多元智能和个性特点布置具有个性化的作业,让爱好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英语会话或短剧,在练习英语口语的同时发挥其表演能力;让喜欢逻辑推理的学生把所学的英语单词做成算术题,在拼写单词的同时还增添了学习乐趣;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英语单词卡片的制作,或根据所说英语知识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创作;让喜欢音乐的学生对所学的句子进行简单的创作和套用英文歌谣或歌曲,利用音乐的特质和自己的音乐特长巩固和促进英语的学习。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作业,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就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再学习,来体现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比如,让学生自由组合去完成英语课本剧,可以让学生发挥各自特长,并让他们体验在特定情境中运用英语、学习英语。同时,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验成功。

 

三、反对枯燥无味的抄写,体现作业的多样化

 

1. 英语作业的设计如果仅限于书面抄写和背诵,则失去了英语作为交际的作用。可见学生做作业是为了完成老师给的任务,并不是兴趣所至。这样的作业就成了学生的负担。如果能够换个方式,不用规定抄写的遍数,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抄写的遍数,不过前提是能记住所抄单词。然后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报听写。层次不一样的学生,合格标准不一样。对于优秀者,如100分或95分,采取适当的奖励。也可以采用游戏闯关的积累制,让学生有持续高涨的积极性。而对于不付出努力的个别学生,则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这样学生不会认为抄单词是一项可以敷衍的作业,更不会认为是一项负担,他们会为了自身的荣誉,积极地看待。

   为此,我布置听读作业的时候,让学生认真听录音并跟读。同时,为了有效地督促学生认真进行,我设计了一张英语作业检查表。

  四、重视独特见解,体现作业的创造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Go for it! BookI中教水果的名称如apple, banana, pear等单词,课堂上运用实物教学,学生兴趣非常高,我给他们的作业是制作单词卡片:将水果画在卡片正面,背面写上单词和音标,以此来延续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巩固课堂知识。个别学生运用带有水果香味的彩色纸贴在正面,制出色香味俱全的卡片,在制作过程中就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课间还可以不时拿出来看看。这样就能将学与玩融合在一起,轻轻松松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训练。

 

五、挖掘教材丰富潜能,体现作业的拓展性

新课程教学注重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而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教育。

 1. 学中求广

   联想性的构思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它所反映的是人对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如教学water后,让学生收集有关water的单词或词组,有的学生想到milk, coke, tea等单词,有的学生想到drink some water\beer\coffeeeat ice-cream等,有的学生则想到sweep the floor, water theflowers, cook the meals等,还有的学生说出下列句子:We cant live without water. Weuse water to clean our classroom.等等。通过学生联想构思的培养,能引发学生由一个单词联想到词组,甚至句子,这样可以很好地将新旧知识结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活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中求广的效果。

 2. 学后迁移

   一个人对知识的迁移效果与他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密切联系。在授完actor, waiter等职业的单词后,让学生了解词汇的构成,并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也为了更好地记忆  及归类单词,我指导学生分析英语中的词根、词缀,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单词后带有er, ror字母的单词,它是表示职业身份的后缀,就像汉字中的偏旁一样。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很多课内与课外单词,如 teacher, dancer, singer, driver, farmers, workers, learner, traveler, printer, doctor, tutor, director 等。后来发觉加“-er”的这类词多数情况下表示的人物社会地位较低,或从历史上看较低;而加“-or”的这类词多数情况下表示的人物社会地位较高,或从历史上看较高。通过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密切联系的方式,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大大拓宽,词汇量也大大增加。

 

六、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体现作业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因此,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常把“玩”渗透到作业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学和玩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这样的作业,符合各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达到寓学于乐、以玩促学的目的,让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在这样的交流中,成功的喜悦自然会增加他们学习的劲头。

   为了给学生“练”的空间,我定时让学生出英语手抄报。七年级的英语手抄报主要是以“画”为主,以“文”为辅;英语手抄报主要是以“文”为主,以“画”为辅。在手抄报上收集学生自己的作品,这能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英语的能力。并将优秀的手抄报贴在学习园地上,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大胆探索的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英语新课标》在谈论任务型教学时提到,“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布置作业是日常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教师课堂效果的评价,合理地布置作业,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切实减轻师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之举。好的作业布置对课堂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流于形式的作业只会让孩子对英语学习更为却步。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通过在作业布置上的思考,我真切地感受到适宜的英语作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既能围绕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学习的强化和反馈,又能促进学生拓展性思维和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