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

(2014-01-08 22:28:42)
分类: 课题成果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

西安市北城学校:冯俊玲

一、教学设计理念: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学素养,学习科研方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释结果—得出结论”,渗透对比方法。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讨论模式。本节课是在讲授完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之后进行的第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讲解,并且在前一节内容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相关的、必要知识的储备。从教学内容看难度不大,重点突出,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习后使学生掌握气体制备的设计思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生已经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当学生明确以上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方法的学习顺序后,就可以根据教材的顺序,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制取的装置,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因此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装置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形成学习体系。

 四、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发放《导学稿》,学生自学;课上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问,引导学生先由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和对比,归纳总结得出实验室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然后,在教师不断提问的引导下,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自己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获得了新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最后,再通过当堂检测,拓展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求达成目标。课前准备:编印《导学稿》,制作投影片及视频。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依据和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自主地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和装置的探究。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突破教学难点的做法:

通过媒体所展示的生动的信息能使学生形成具体鲜明的感知,变抽象为具体,使人脑产生较深刻的联系,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实践证明,科学的使用电教媒体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教学手段,它有利于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实践创新的培养。

七、仪器、药品的准备

教师实验:

仪器: 锥形瓶,长颈漏斗, 带导管的双孔塞,药匙,分液漏斗,烧杯,注射器,平底烧瓶,大试管,整套装置,集气瓶、玻璃片。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学生实验:

仪器:锥形瓶,带导管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集气瓶玻璃片,试管,试管架,药匙,烧杯,火柴。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八、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对比法、讨论和讲解相结合。

九、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配套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自自主               学习

 

【引入新课】:

PPT可以看出,二氧化碳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密切。我们上节课做实验用的二氧化碳是怎样制出的?

 

学生思考、讨论。

 

 

 

展示PPT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聚集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分组合作探究

 

【引导】:

复习提问:二氧化碳的性质、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图。根据以上思路,我们首先来研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与药品。

展示图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及有关知识点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采用实验室制氧气和氢气哪一个的发生装呢?

 

 

投影:实验室制氧气、氢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图播放视频。

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起对新知识的思考。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小组合作,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检验,老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展示图片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课堂

小结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学完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请把你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听讲,跟随教师思路回忆本节知识要点。

 

投影

小结

 进一步理顺思路,理解本节课重点内容。

四、课堂

练习

 

 

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完成导学稿,抢答,课后思考,中考链接)

学生思考,讨论答题。

投影:

习题

展示各个习题。

扩大知识的应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之间形成主动探索的氛围。

 

 

 

 

五、拓展

提升

 

教师小结:气体的发生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的,其收集装置则是由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学生活动:学生口述操作过程,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

投影:展示四个不同的装置。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谈对本课的收获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六、作业

布置

 

 

记作业

 

投影:作业内容

促使学生积使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巩固。

 

板书设计:         

课题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化学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三、操作步骤

连,查、加、倒、收、验。

四、验证方法

检验方法: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熄灭则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