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皆兄弟
(2022-09-07 09:19:13)四海之内皆兄弟
任启发
一切的源泉都是文之源,一切的起心动念皆是文之心,一切的苦心孤诣全是文之行。这是我与张兄富英交往近二十年来,对他粗浅的体认。借用大哲学家张载先生的“文要密查,心要宏放”来说明我对他的认知,可能更贴切些。“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刘勰语),思考情感的时时处处的持续投入,才能当起“用心”二字。所谓一切,是在过滤了与文心不相干的世俗琐事,集结了与文事不相悖的为人处世。与富英相处,友情可期,兄弟可待,笔谈不倦。
与三五好友举杯小酌,怡情释垒,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似乎是我们多年来小聚的常态。酒不必烈,旧友新朋不必纯,酒桌少不了分歧,免不了为某人某事某种认识,挣得面红耳赤,但晓风残月后,一轮朝阳既升,自然是有复如初,从没有将席间不快记在心头。遂意恩仇,在谈笑间化为溢出酒杯的几点酒花,几句酒话,亦或是酒到九分的随风飘散的一缕烟雾,来去自可来去,不烦时时提及。
善才自可济士,在文学圈可以称得上与富英交往过几度春秋的人自不在少数,缘起《作家报》作者更是成百上千。在我与他的数次闲谈中,他曾不止一次细数20年来助文友出书,刊发文友稿件,成就三五千人实现文字变铅字的梦想。油墨的芳香,因为看见自己写的,而变得格外芬芳。这在纸质文学出版日趋式微的大环境下,张富英凭借自己的勤奋与魅力,持之以恒,行之以远,更加弥足珍贵。
英才别有怀抱,文心同行与文心书院是富英倾心、倾力打造的两个文学品牌,也是基层作家与文学爱好者的理想家园。如果富英在这上好的心血都用在创作上,作品等腰甚至齐胸是不难做到的。
每一次的活动都事无巨细,反复酝酿,来来回回的落实细节,其中的甘苦,非圈内人很难知一二。
走进文心书院,墙壁整齐铺排,从天头到地脚,像一本打开的书。分门别类,有文学名著,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社科经典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往期的文学创刊号与停刊号,善始的一阵欣喜,善终的一声叹息,无不伴随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闲与豪情。
最让富英引以为傲的,应该是帮助两千多位作者出版的书籍,很多样书都有作者的签名与寄语。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用酸甜苦辣咸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文史哲等类型,涵盖志广,作者涉及省份之多,恐怕很少有县市被遗漏。倘若将这些书籍叠加在一起,十高其身可也。
我读过他给很多作者写的序与评,文质相当,或谆谆善诱,或赞叹有加,或殷切鼓励,或阐述观点。他总能心平气和,平等相待,无丝毫居高临下的好为人师的指指点点。对于初出第一本书的作者,这份良苦用心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
我相信每位作者手捧第一本或者第多本,闻着淡淡的墨香,小心翼翼翻动书页,读着自己反复修改酝酿的文字,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亲切感,似春风的柔暖,似夏雨的清凉,似秋果的饱满。手写稿如十月怀胎,出版的印刷体的便是一朝分娩。电脑体不是介于手写与印刷之间,而是在两者之外,没有手写体的温度,字如其人的领悟;也没有印刷体的墨香纸香。
为作者出书的过程极为繁琐,周期也长短不一;而作者与出版社对于作品的要求也千差万别。富英能够不厌其烦,甚至自得其乐,这是我即使想做也无法做到的事情,因而才是格外佩服他的地方。
通过他主编的《艺术世界》,富英在书画界也有众多的书画家朋友。记得山东滨州的书画展,在一个巨大的展厅中,各色书法绘画作品琳琅满目,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与作家。相信参加过这次画展的人,有不少在未来的岁月中,成为了富英跨界的好朋友。
文才出乎其表。文学梦,几乎是我们这一代人理想情怀,可以追忆的基石。我们在一起总能不约而同的谈到那年那月,影响我们追逐文学梦的哪个作家,哪部作品,甚至是哪首诗,哪句话?记得那时老师都会让我们选一段话,作为激励我们上进的座右铭。
富英的创作体裁丰富,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都有涉及,正式出版的作品,在他的朋友圈中可谓佼佼者。其勤勉与执着,素为海内知己津津乐道。
读他的散文,如小河般清澈,尤其他回忆朋友的文章,温情中透露着依依不舍的情谊。读他的诗歌,简洁中闪现似火豪情,如水的激越。读他的小说,篇幅短小,故事曲折,多以真人真事为蓝本,生活的小技巧小常识小细节,在小说中成为撬动生命中大大小小事件、事情的支点,既能沉浸其中,也能游走其外。读他的评论,循循教诲中不乏真知灼见,平易近人中雪中送炭,对于他熟知的、熟悉的、陌生的、半熟的作者,均能发挥他的感召力,恰如其分地给予中肯的评价。
他对于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并且融古今中外察人观色的学说,正在创建一套自己的识人之术。通过指标与打分,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之上,把人的智慧、才情、财运、为人等一一增减。有一次,他拿出自己的评价体系,将我们熟悉的几十位朋友,对号入座,将过去、现在与未来加权之后,居然得出来准确,不带偏见与个人色彩的结论。这一体系还在完善中,随着采集标本的更有代表性,会更加完善可靠。
新冠疫情这三年,富英的脚步不但没有停歇,反而出乎意料的快马踏飞箭。先是撰写家庭教育指导书《我们怎样做爸爸》,以其对他的两位公子远见、卓识的教育为参考系,配之以他这么多年对家庭,尤其是父亲在养育子女中的作用。这部作品的出版,必然对于目前最棘手的父亲在家庭中的缺位现象深有教益。
更为不可思议的,他集中精力一举拿下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家庭教育指导师三个证书。俗话说,人过五十不学艺,富英却反其道而行之,用现在时髦的称谓“斜杠”中年。适应新兴业态的一人多重职业的社会需求,富英勇立潮头,站在时代的前沿,凭借激情四射的力量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把他的文学朋友圈的朋友甩了几条山,相隔几条河。
人生一二知己,三五好友,本已可遇不可求,不以滥竽充数,能善始善终的君子之交,可与富英做好友,成知己,不枉廿年岁月大浪淘沙。论及惠人多多,善缘可圈可点,如水浸润《作家报》之作者,富英可谓真实不虚!
任启发
编辑纪实作品1200万字,其中《毛乌素传奇》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在《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香港文汇报》等报刊,年选等发表作品约120万字。
出版传记文学《忠贞不渝古井心》《出路》《阅读,你的时代》等;主编外文版丛书《云岗石窟》《毛乌素绿色传奇》《一江春水北上》《第三极》等;电视剧编剧《我的乡亲我的根》《隋堤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