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海之内皆兄弟

(2022-09-07 09:19:13)

四海之内皆兄弟

 

任启发

 

一切的源泉都是文之源,一切的起心动念皆是文之心,一切的苦心孤诣全是文之行。这是我与张兄富英交往近二十年来,对他粗浅的体认。借用大哲学家张载先生的“文要密查,心要宏放”来说明我对他的认知,可能更贴切些。“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刘勰语),思考情感的时时处处的持续投入,才能当起“用心”二字。所谓一切,是在过滤了与文心不相干的世俗琐事,集结了与文事不相悖的为人处世。与富英相处,友情可期,兄弟可待,笔谈不倦。

与三五好友举杯小酌,怡情释垒,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似乎是我们多年来小聚的常态。酒不必烈,旧友新朋不必纯,酒桌少不了分歧,免不了为某人某事某种认识,挣得面红耳赤,但晓风残月后,一轮朝阳既升,自然是有复如初,从没有将席间不快记在心头。遂意恩仇,在谈笑间化为溢出酒杯的几点酒花,几句酒话,亦或是酒到九分的随风飘散的一缕烟雾,来去自可来去,不烦时时提及。

 

善才自可济士,在文学圈可以称得上与富英交往过几度春秋的人自不在少数,缘起《作家报》作者更是成百上千。在我与他的数次闲谈中,他曾不止一次细数20年来助文友出书,刊发文友稿件,成就三五千人实现文字变铅字的梦想。油墨的芳香,因为看见自己写的,而变得格外芬芳。这在纸质文学出版日趋式微的大环境下,张富英凭借自己的勤奋与魅力,持之以恒,行之以远,更加弥足珍贵。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以此衡量富英为人处世,我可从之者故多,今只举其三:善见、善思与善谋。此亦见仁见智,非宅心仁厚者独遇。

   善见。二十年前的某一天,面对众多作者寄来的文学稿件,一般人就会人走茶凉,找来一个人拉到废品收购站,换点茶酒钱,省了占地方。而富英所思所见自然不一样,他不忍心这些辛辛苦苦抄写的文稿从这个世界彻底消失。也许有些手稿是唯一的版本。对于外人,这些东西毫无价值。怎么处理这些苦苦等待回音的作者的良苦用心,成为一个人是否尊重创作的唯一尺度。彼时,树倒猢狲散,各人自寻自己的出路,善后者,是临渊慕鱼,还是退而结善网,成为一个必须考量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最终,张富英选择了与众多基层作家与文学爱好者同在。

   善思。心思缜密,三思而后行,是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想法好未必能取得好的结果,复刊《作家报》基础的作者与稿件有了,还需要获得相应的资金。所谓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制作成本,印刷成本,邮寄成本都不是一笔小数字。在日趋式微的纸媒时代,能一而贯之的坚持二十年,没有超乎我辈寻常的持续的路径探索,恐怕早就关门大吉了!

   善谋。要想成为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的文坛胜手,非艺高人胆大不可。从一个小县城的文坛生手,走向省城大报的熟手,几乎做遍了报纸从编务、组稿、编辑、校对、印刷、发行、邮递等全部工种,而且有时是身兼数职,不以为苦,反以为乐,非斯人也,谁与归?孰能生巧,巧能生慧,慧能生智,再有远见卓识的加持,自然能得心应手。从泉城到京城,在红楼故地开花结果,开枝散叶。张家湾,实至名归!

 

英才别有怀抱,文心同行与文心书院是富英倾心、倾力打造的两个文学品牌,也是基层作家与文学爱好者的理想家园。如果富英在这上好的心血都用在创作上,作品等腰甚至齐胸是不难做到的。

每一次的活动都事无巨细反复酝酿来来回回的落实细节其中的甘苦非圈内人很难知一二

走进文心书院,墙壁整齐铺排,从天头到地脚像一本打开的书。分门别类,有文学名著,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社科经典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往期的文学创刊号与停刊号,善始的一阵欣喜,善终的一声叹息,无不伴随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闲与豪情。

最让富英引以为傲的应该是帮助两千多作者出版的书籍,很多样书都有作者的签名与寄语。每本书的背都有一段故事,用酸甜苦辣咸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文史哲等类型,涵盖志广,作者涉及省份之多,恐怕很少有县市被遗漏。倘若将这些书籍叠加在一起,十高其身可也。

我读过他给很多作者写的序与评文质相当或谆谆善诱或赞叹有加或殷切鼓励或阐述观点。他总能心平气和,平等相待无丝毫居高临下的好为人师的指指点点。对于初出第一本书的作者,这份良苦用心是一般人难体会到的

我相信每位作者手捧第一本或者第多本,闻着淡淡的墨香,小心翼翼翻动书页,读着自己反复修改酝酿的文字,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亲切感似春风的柔暖,似夏雨的清凉,似秋果的饱满。手写稿如十月怀胎,出版的印刷体的便是一朝分娩。电脑体不是介于手写与印刷之间,而是在两者之外,没有手写体的温度,字如其人的领悟;也没有印刷体的墨香纸香。

为作者出书的过程极为繁琐,周期也长短不一;而作者与出版社对于作品的要求也千差万别。富英能够不厌其烦,甚至自得其乐,这是我即使想做也无法做到的事情,因而才是格外佩服他的地方。

通过他主编的《艺术世界》,富英在书画界也有众多的书画家朋友。记得山东滨州的书画展,在一个巨大的展厅中,各色书法绘画作品琳琅满目,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与作家。相信参加过这次画展的人,有不少在未来的岁月中,成为了富英跨界的好朋友。

 

文才出乎其表。文学梦,几乎是我们这一代人理想情怀,可以追忆的基石。我们在一起总能不约而同谈到那年那月,影响我们追逐文学梦的哪个作家,哪部作品,甚至是哪首诗,哪句话?记得那时老师都会让我们选一段话作为激励我们上进的座右铭。

富英的创作体裁丰富,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都有涉及,正式出版的作品,在他的朋友圈中可谓佼佼者。其勤勉与执着,素为海内知己津津乐道。

读他的散文,如小河般清澈,尤其他回忆朋友的文章,温情中透露着依依不舍的情谊。读他的诗歌,简洁中闪现似火豪情,如水的激越。读他的小说,篇幅短小,故事曲折,多以真人真事为蓝本,生活的小技巧小常识小细节,在小说中成为撬动生命中大大小小事件、事情的支点,既能沉浸其中,也能游走其外。读他的评论,循循教诲中不乏真知灼见,平易近人中雪中送炭,对于他熟知的熟悉的陌生的半熟的作者,均能发挥他的感召力,恰如其分给予中肯的评价。

他对于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并且融古今中外察人观色的学说,正在创建一套自己的识人之术。通过指标与打分,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之上,把人的智慧、才情、财运、为人等一一增减。一次,他拿出自己的评价体系,将我们熟悉的几位朋友,对号入座,将过去、现在与未来加权之后,居然得出来准确,不带偏见与个人色彩的结论。这一体系还在完善中,随着采集标本的更有代表性,会更加完善可靠。

新冠疫情这三年,富英的脚步不但没有停歇,反而出乎意料的快马踏飞箭。先是撰写家庭教育指导书《我们怎样做爸爸》,以其对他的两位公子远见、卓识的教育为参考系,配之以他这么多年对家庭,尤其是父亲在养育子女中的作用。这部作品的出版,必然对于目前最棘手的父亲在家庭中的缺位现象深有教益。

更为不可思议的,他集中精力一举拿下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家庭教育指导师三个证书。俗话说,人过五十不学艺,富英却反其道而行之,用现在时髦的称谓“斜杠”中年。适应新兴业态的一人多重职业的社会需求,富英勇立潮头,站在时代的前沿,凭借激情四射的力量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把他的文学朋友圈的朋友甩了几条山,相隔几条河。

人生一二知己,三五好友,本已可遇不可求,不以滥竽充数,能善始善终的君子之交,可与富英做好友,成知己,不枉廿年岁月大浪淘沙。论及惠人多多,善缘可圈可点,如水浸润《作家报》之作者,富英可谓真实不虚

 

 

任启发  现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剧本评估推介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纪实丛书(外文版)主编。曾为《中国作家》杂志社编辑。

编辑纪实作品1200万字,其中《毛乌素传奇》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在《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香港文汇报》等报刊,年选等发表作品约120万字。

出版传记文学《忠贞不渝古井心》《出路》《阅读,你的时代》等;主编外文版丛书《云岗石窟》《毛乌素绿色传奇》《一江春水北上》《第三极》等;电视剧编剧《我的乡亲我的根》《隋堤柳》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