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张富英
作家张富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629
  • 关注人气:7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作家报》是“药”

(2021-11-20 12:54:03)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作家报》是“药”作者:作家报

  “药”,这一词眼,可说全世界在中华这一文明古国里出现得最早,神农尝百草、百草是“药”之说流传深远,千真万确,故中华文学史上关于“药”的文化学说和文学艺术风采是整个世界上无与伦比的。
  “药”它可以医情,又可寄予无限的情思。无数精神病患者用“药”,可以将他虚无幻觉的“情”化为乌有,而懂得世上的真情,艺术创作家们用“药”,可将人世间的真情、真爱融汇笔中,予之集中体现,以表达人伦世界的爱情。中国历代文人中有不少人用中药材名称填词歌赋咏诗,真是创作雅致,别具一格,这也是中华文学史上独具的艺术风采,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望尘莫及的,岂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和自豪乎?
  明代文学家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首药名诗:
  牵牛织女别经年,安得鸾胶续继弦。
  云母帐空人不见,水沉香冷月娟娟。
  泽兰憔翠渚蒲黄,寒露初凝百草霜。
  不共玉人倾竹叶,茱萸甘菊自重阳。
  这首诗是诗人用十几种药名写成的思念娇妻的赠情诗,实在艺术高超、情意绵绵。诚然可见,药是一种一通百通的无价之宝。
  “书是药,可以医愚”之说,可说是巅覆不破的真理。郑板桥的书童曹通曾有诗为证:“胸中乏墨闷无文,路经书山凉意生。涉足学海觅良药,可使天下无愚人。”鄙人大概是属于愚不可及之类吧!故经常追随着这一真理去读书。别的不说,光全国近千家报刊,愚人拜读过不多有少,简直读得个满脸皱纹,读得个枯瘦茅柴,总不通窍,故与天下文化人近之,大有彼胖我瘦,彼高我低,彼长我短,彼富我穷,彼扬我馁之感。岂不扫尽面子上的光彩乎!真是罪过呀罪过。
  细思量,鄙人真的是愚不可及,无药可医乎?非也非也亦非也,天无绝人之路,幸好自己虽被碰得个头破血流,但还是寻来了医治自己“文学愚顽”的真正药引——《作家报》。
  早在二十六年前的今天,鄙人结业于中国作协济南文艺创作学院高级班,作家报便成了我步入文坛的良师益友。读呀读呀,读了个爱不释手,钻呀钻呀,钻了个精益求精。我知道,要想自己成为一个作家,凡是在作家报上发表作品者,正是自己于文学创作路上治愚的药引。好不容易才使自己成了一个小小的作家。
  《作家报》因世态坎坷,停办十余年才复刊,在这十余年中,鄙人始终尚在县地级作家的门槛上徘徊,不是嫩葱伴豆腐会生结石;便是龟脑加韭菜会长毒瘤;或是过服巴戟而造成排泻的灾难。批倒更批倒,铲除更铲除。人民文学上的《山乡岁月》便是我的封笔作。1997年《尘封集》重现文坛,这才标志着作家报的复甦和全国作家的再醒,唤起了无数笔匠们重振雄风,为丰富我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而整修犁锄予以耕耘。鄙人重得医治这一文化愚者的药引,才跃之于新世纪的文坛,跻身于省级以上作家之行列,岂不荣宠,岂不乐乎?
  去秋,身为作家报居全国十佳主任记者、南国优秀作家的我效仿孔老夫子,怀着无比激悦的心情走访“游说”,请求大家广读作家报,以求文学创作的补裨。结果事于愿违,岂不忧乎?名为好文而实愚顽者,数一数,大约有二十几家之多,官场有之,杏坛有之,俨乎其然的文学大家者亦有之。我说作家报可医文学之愚,他们硬是不信,好象是天赋愚蠢之所然,细测之,原来这一类人正是曹雪芹笔下的“纵然生有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这岂不正是“于国于家无望”么?
  很久以前,有户人家缺牛犁田,特写一字条,派人去向一家富翁借牛,那富翁不识字,接过字条便假充斯文说:“这点小事不必来请,我自己去就行了,”结果弄出了倒他三代祖宗之霉的笑话。据《广笑府》中说,有一官员因偶得“牛屎运”而做了一位县官。某御史大人到该县巡查,问道:“贵县黎庶多少?”县官答曰:“梨树不多、杏树不少。”御史说:“我是问你贵县有多少百姓,”县官答道:“白杏不多,黄杏却不少。”御史大怒道:“我问的是小民多少。”县官答道:“卑职小名只一个,叫做吃不够。”您看看,那个富翁自认自己为牛,而这一县官则更为可笑了。
  古人中有可笑者,今人中可笑者更不少,据披露,各类报刊拍马屁文章多如牛毛,占全国作品之首,读者们读得多了,便把其中的“屁”字改到后面,便成了“拍马屁文章”的笑谈,古代有一擅拍马屁的秀才死了,阎王批语他不务正业、不攻文章,罚他永不超生。他大叫冤枉说:“本人文才没有、但似于拍马屁”,阎王一笑之下挤出一个屁来,死秀才趁机念道:“伏维大宗师,高举金臂,洪宣宝屁。依稀乎丝竹之声,仿佛乎麝兰之气。学生立于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听后飘飘然大笑不止。南宋贾似道是权倾朝野的宰相,刮地民间,怨声塞耳,好事者以诗讽之曰:“三分天下两分亡,犹把山川寸寸量。纵然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国将不国,家将灭亡,可马屁精们越拍越响。史载,原来这些人正是不学无术,都是踩着别人肩膀上的谀佞之徒。
  去冬,我打电话要求与之共事三十余年的笔友李继白先生去某乡政府征订作家报,听说某乡长是个选调生。关于官场“选调生”这一述语令人费解,可猜测,大概是“镀金”的意思吧,其人貌似岸然,但写文章全靠从电脑里抄袭,据了解,他一个报告不过百十来句话,拍马屁的句子就占70多句,写论文不过关就用钱买人代写。李老继白先生递上一张作家报要求他鉴赏,他不屑一顾,一把抓起报纸掷之于地,我的笔友李继白仰天大笑三声:“哈、哈、这一掷,掷掉了你祖宗勤劳一生的灵魂。哈、哈,这一掷,掷碎了你父母文明礼貌的心。哈、哈,这一掷,我的心倒还依旧天日可表,不正有反,却恰恰是给你自己愚顽无知的惩罚”。听了笔友如此一说,鄙人欣然命笔曰:“某选调生乡长先生:《作家报》是全国作家荟萃之园地,它是“药”,可以医你腹内草莽之愚。”
  (湖南邵阳市大祥镇/李光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