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生入学不该划一整切
(2020-07-19 00:24:31)男女生入学不该划一整切
过去年代基本没有幼教,念书了、上学了、入学了,便是专指入小学。现在即幼升小了。过去入学,没有严格年龄限定,大致6周、7周,早的5周亦可晚的8周了也可;那时更没有外地人之说,都是本乡本土、本街道本社区,便更没有达不达到审核资格一说。
现在入学既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准确到生日,开始8月31日前满6周岁、自2019年放宽至12月31日之前满6周岁);又有先本地、后外籍,尤其是外籍子女有严格的资格限制、需通过审核。于是每年暑假都是入学孩子家长的忙季,现在正是他们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为达到这两个严格,可谓苦不堪言。
这里只就入学年龄谈一下浅见。男孩女孩是有区别的,似乎是句废话,性别性别当然有区别,可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常识。男孩大脑发育速度较女孩慢,且女孩大脑两半球间的联系也比男孩发达;男孩所有直觉感官天生比女孩迟钝,听力上男孩敏感度大大低于女孩;语言能力上,男孩比女孩至少晚一年、阅读困难数倍于女孩……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在生理发育上讲,男孩通常比女孩晚两年。事实也正是如此,这不是简单的做比,男孩女孩生理上本就不同,男女孩生理的差异从诞生时就存在着、决定着。事实已证明:6周岁就入学的男孩,入学后普遍各方面都比女孩差!
其实男孩女孩智力水平总体没实质意义上的差别,只不过是我们都忽略了生理决定了心理,心理敏感度、情绪表达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男孩女孩存有明显差异,女孩心智生熟度普遍比男孩早两三年。所以我建议从政策方面,引导设制幼升小年龄尊重并善待性别,女孩满6周岁、男孩可晚一年7周岁。这样看似不公平实是最大的公平,男孩女孩的优劣比会因此明显减少,起码不那么明显。现行体制下的中小学已普遍造成了男生普遍劣势于女生。班干部、三好生、学习委员、前列名茅基本全是女生包揽,严重挫败了男孩的小男子汉气概,男生普遍缺乏勇气、缺失阳刚气,缺少担当意识和责任感,整个阴盛阳衰的气象!不能不令人担忧,发人深思!
关爱女孩也应关注男孩。谁都清楚培养合格男子汉对家庭、社会、国家、民族,意味着什么!我也强烈呼吁我们家长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因生日差那么几天或一两个月晚入了一年,而心急如焚,甚至到处托关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早入学。实在没必要!尤其是男孩家长。上面不规定,咱也要晚一年入学,非但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若真有什么起跑线的话,晚入一年的男孩一定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小男生!
补白
上海是最先发声并以实际行动探索求解这一关乎国民百年大计的难题的地方:上海八中“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获批开办,于2012年4月18日正式招生,并拟办专门的男子学校以期“拯救男孩”!男孩学校成为有益的尝试。上海市南中学就曾是一所有着150年历史的男子中学,曾培养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和一大批栋梁之才,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办男子学校十分普遍。
虽然拯救男孩,迅速引发思考和关切,但从国家层面是没有政策性指导,从民间和每个家庭,也就只好随波逐流。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几年前就向全社会呼吁关注“男孩危机”:中小学学习成绩,男生普遍不如女生!心理问题多,明显的阴盛阳衰。据临床观察,青春期的男孩清绪变化大、极易不稳定,真正成为男人之前,男孩不如女孩坚强,这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一般会认为男人比女人更坚强。法定婚龄倒是注意到了这点:规定男比女要大两周岁。曾有人提出了中考为男孩降5分的提议,受到争议,但可从入学年龄上着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