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来是这样滋润人们心灵的
人们熟悉吐鲁番和吐鲁番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唱醉了多少人的心,人们在歌声里理解了那片纯洁的土地,感受到了那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的热情和心灵的美好。
还有比这歌声更让人陶醉的吗?假若有一颗温柔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在自由的向你倾诉着吐鲁番的“阳光”,你同样会陶醉在吐鲁番的阳光里:
吐鲁番地区电大师范讲师马燕在诉说吐鲁番的阳光时,把她那颗自然、纯净、柔美、细腻的心灵化成了优美的文字,你只要打开这两本书,这优美的文字就像春天的风在你眼前轻轻的飘过,你会感受到吐鲁番的阳光,那是蕴育纯洁美好的光芒。
“你总是把金灿灿的阳光,从我宽大的窗口灌满了我的卧室,我的心扉之中全是你的影子。”马燕用文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时候,阳光是灿烂的,阳光和人一样是有感情的,阳光把生活的琐碎凝聚成了绿色的风景。
正如孙昌华老师所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文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识不够,对文学对人类社会的担当认识不够,对文学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火炬的功能认识不够,创作停留在‘自我感情的宣泄’,‘自我心灵的映显’。”而马燕在感受着吐鲁番丰厚的文化底蕴中,精神变得富有和神奇了,形成了马燕独特的、厚实的文学内涵。
但马燕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是什么把一个普通人的心灵孕育的这般美好,这般富有呢?读马燕的散文,我忽然有了这样的感受:“文学原来是这样滋润人们心灵的。”
1994年的春天,作者的双脚踩在交河故城干净的土地上,金灿灿的阳光淹没了她,她也就走进了这块土地的历史中。人类早在旧石器晚期就开始了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土著故师人在公元前60年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似乎浮现在她的眼前,这也许就是具有文学感悟能力的人所独有的心灵感悟力,历史上的发生过的事情,被激活了,历史也就走进了作者的心灵里,于是马燕的人生有了另一种意义,那就是文学的关照,以文学的眼光关照现实生活,她的文字就更加美好。
其实,文学在个人就是感悟生活的能力。我们在过去常常让文学担负起了本来不是文学所能担负的使命,因而文学的路越走越窄,本来是滋润人们的心灵的文学,却把人们的心灵逐渐的炙烤成了僵死的教条的循规蹈矩了。这不是那一个人的不幸,而是整个的民族文化面临再次复兴,民族面临新的复兴时,这个民族所有人都会感受到的心灵的不安和躁动。
我们能够能让文学还原她本来的面貌吗?或者说我们在寻找人生真正内涵的时候,追求个人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能够激活自己曾经是沉睡的心灵吗?从睡梦中醒来,不在拼凑一些华丽的词汇来填满自己文章空格,不再人云亦云。不再自视清高,好像世界上只有自己正确深刻,只有自己的文字才是富有诗意的。也许,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能解放了自己被捆绑着的灵魂,让心灵自由自在的跳舞,心灵自有她自己的旋律,不要人为的让心灵去歌唱什么,因为你的心灵是属于你的,那个时侯,你才真正的拥有了文学的灵魂。
读马燕的散文,我真切的有了这种感受,是文学把马燕的心灵滋润的如此丰富深刻,文学原来是这样滋润人们心灵的。让我们一起聆听马燕那来自心底的吟唱:
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我珍惜每一个朋友,因为那是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有时候会被一句话感动,因为真诚。有时候会把回忆当作习惯,因为思念。有时候会发一个短信,因为牵挂。
尽管很多人对我不理解,这么恶劣的环境有什么值得爱的?但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是这里的阳光给了我们甜蜜的葡萄和瓜果,是那坎儿井水滋润这里的万物,是这里丰厚的文化让我思索,我像蜜蜂似的在早春里震翅,寻找我那葡萄藤上可心可肺的归宿,所以我总是摆脱不了这里风景的诱惑……
在精神家园的追求中,我将自己的想象圈在这快盆地里,有哪一个人能知道,那一块土就融化在我不长不短的梦里。有人说你真是吐鲁番的天使;还有人说你把这写透了,连续了这里的古文化和现代文明,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传承者;也有人说生活的点滴在你的笔下变得那么精彩……
在赠寄我的《坎儿井边散漫的思索》上又写道:权当坎儿井里的涓涓流水能给您带来片刻清凉!
这是一颗被文学滋润着的心灵,这样的心灵就像吐鲁番的葡萄晶莹剔透、甘甜爽美!
2008年12月于北京通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