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情实感的流淌  思想火花的闪耀

(2013-03-19 12:52:21)
标签:

文化

分类: 序、跋

               ——《文心中国——当代作家散文选萃》序          

                      文/张富英   吴宝华   

    散文以其高雅,以其短小精悍,以其以小见大、言近旨远,深受读者喜爱。鲁迅说过:“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冰心也说过:“散文比较自由。”“随便”和“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而是深思熟虑后用心雕琢的文字,是真情实感的流淌,是思想火花的闪耀,这火花不但激发着作者的写作冲动,引燃着读者的阅读热情,更引导、照耀着后来者创作的道路。
    本集文心中国散文选萃,可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创作手法多变,堪称色、香、味俱全的精神盛宴。下面就分别评点一下推介于广大读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刘向民,出生在乡村,他的笔也从未离开过乡村,他的这组“乡土散文”富含哲思,引人思索。他写乡村中那些熟悉的土地、村庄、乡亲、庄稼、树木甚至“令人讨厌”的田鼠……讨厌的田鼠在他笔下也变得十分可亲可爱:“一群田鼠在庄稼地里巡视,察看庄稼的长势,预测未来的收成,总在为庄稼操心,妄想每一季都获得好收成……”这是在写田鼠吗?分明就是在写家乡的父老乡亲!在他眼里,田鼠也是乡村的一份子,“我们共同经营着这片土地,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倾注了无比的深爱和热情,我感觉他不是在“写”,而是泣血的呐喊,这呐喊中饱含深情和无奈,以至迷失了自己“不知自己是谁”,他一直在“寻找回家的路”,也许是在寻找失落的乡村家园,也许是寻找丢失的“乡村铁质”,他一次次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每个人心中的困惑和疑问,刘向民用他的文字告诉读者:“乡村是我永园的家园,土地是我的根,我的依靠,我自土地而来,最终还要归属于土地”。这是土地之子对大地母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眷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朱晓玲女士,是位才思敏捷,情感细腻的作家。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尽祖国大好河山之风光,她用眼观景,用心体悟,用笔抒写,她记录的不仅是风景,更是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她的文字“是条静谧的心河”,娓娓的诉说,让人如身临其境,跟着她的文字一道进行了一次游览。女人多是善感的,她笔下有温情的“胖子伯伯”,有对友人的哀思,都充满了真情实感,而唯有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心,让人难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作家陈庆礼是我报多年的老朋友,他的文字就像他的人一样厚重、质朴,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铺垫,但读来总会让人为他笔下的人、物动容。他笔下的父老乡亲其实就是现在农民工的真实写照:“他们起早摸黑,挣钱养家;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艰苦奋斗。他们虽然生活在城里,但是由于常年客居异乡,缺少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必然会生长出离乡背井的孤独和寂寞……”陈庆礼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农民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得到更多人更多层面的关注。陈庆礼是重情之人,他回忆了两位恩师对他的教诲和培育,满含深情与感激;在妻子摔伤后照顾病人的繁忙琐碎的家务事之余,他也记下了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不但增加了夫妻感情还学会了下厨,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三石先生与《作家报》结缘久远深厚。他的这辑文章,多是跟“娘”有关的。温暖感人的亲情,作为晚辈的份份孝心流淌在字里行间。在“百善孝为先”逐渐只是一句话说说而已的今天,三石“陪娘散步”“给八旬母亲过生日”“陪老母回娘家过年”……让人惊异于三石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竟有这等精力记下平凡生活中与娘的点点滴滴,更惊异于他的细心和孝心,作为一个大男人来说实属不易,但三石做到了,并且长久地坚持下来,不能不令人感动和钦敬。生为人子人女,不孝之子很多,在这方面三石尤为值得大家学习。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贵州作家丁玉辉也是本报的老友了。他的长篇散文《经历死亡》读来让人刻骨铭心,心会跟着作者一起或喜或悲。作者记述了人生中几次自己和好友经历死亡的过程,用生命悟出了深刻的道理:经历了死亡,我深切地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和做人的责任;经历了死亡的苦难,我的灵魂,仿佛被锤炼的晶莹透亮。经历死亡让丁玉辉付出了代价,但他由此参透了人生,他变得珍惜亲情,珍爱生活,坦然面对挫折和逆境,带着微笑,欣赏人生一路风光。
     江苏省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孙亭用质朴的文字记录了他走过的地方及触发的一些感悟,也记录了乡村里一些普通的乡人乡事,更思索了孝道、法律、道德及修养等普通但高深的问题。在行走途中他说:“多数的时候,我把自己当成游者。”“游者”就是“旁观者”,旁观者清,他清楚地看到了精神文明的缺失与盛行的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现象,立志“手中的笔不能软,社会责任感不能缺失”,这就是文人的责任和担当。
    美籍华人作家章凝的“凝思悟语”小辑收入的《动物三国演义》、《鹰之歌》读来扣人心弦,特别是《动物三国演义》一文没有枪炮之声,不闻血腥之味,却满篇充斥着动物界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斗争。紧张、刺激、惊险的明争暗斗、斗智斗勇无处不在,胜利者为王,独占一切;失败者为寇,或败逃或葬身胜者之腹。
    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老作家曾凡树先生同样是《作家报》多年的追随者、支持者。先生老当益壮,笔耕不辍,奇思妙文笔下生辉,读他的文章根本不相信是这样高龄的人写出来的。温雅、绮丽、曼妙、清新、隽永……他细腻的文字感召人心。这是他“文字的乐章”,文字让他的生命充满激情,文字让他的心胸变得开朗豁达、“人淡如菊”,他有“闲情”“闲思”,有一份对生活的从容与淡定和对生命的热爱与洞悉,他也因此而如此年轻,文字如此淡雅而深邃。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作家任光霞(骄阳)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新时代女性,她总是给自己定更高更远的目标以激励自己产生更多的能量,证明自己的价值。事实证明,女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她不但事业做的风生水起,而且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女人多是善感多思的,一花一叶,季节轮回,生老病死都容易触发情感,留下深情的文字。她的《秋天,生命的礼赞》、《中秋月》、《秋月静思》等都是有感而发所作的美文。《与你共同的日子——写给儿子的信》深情回忆了与儿子18年来的生活点滴,母爱之情满溢笔端。
     山东80后青年作家陈凡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她的“凡尘絮语”小辑收入了处女作《暗香》,三篇亲情散文及五篇旅游散记等。她“阅红楼”“读清照”“观泰山”“游凤凰”“赏敦煌”……边读边写,边行边记,她说“每次去旅行都是带着一种心结的”,有心结才能引发思考,她的这些心结在结束旅程后就变成了流淌在纸上的心语。她深爱着爸爸、妈妈、外婆,用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温暖的瞬间,如山的父爱温暖着她,如海的母爱包围着她,让她深切体会到了父母之爱之艰辛,懂爱的人容易爱他人,爱他人就如“母爱的原野”,充满无穷的力量。
    综合以上10位作家的作品,他们多是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或咏或叹,有的以物抒情,有的借物言志,有的以小见大,均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闪耀着深邃的思想火花,读来格外动人,吾认为这样的散文就是好散文。
    是为序。
                                         2012年初冬于北京
                                         (本文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