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6-11 15:10:27)教学反思: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辛家寨中学
我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十七年了。这些年来一直对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些困惑: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和文言知识,学生只管记忆翻译和背诵,学习没有一点激情。而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状态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所以教育学的效果都大打折扣。
通过分析,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1、教师层面:教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力度不够,即不够重视文言文教学,也未找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案,致使学生对那种老套的教学手段毫无兴趣。2、学生层面:学生自己重视不够,认为文言文离现在太远了,现代人又不说文言文,学了没有好处。
那么,怎样才能把文言文教学从“怪圈”中引出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一、挖掘学生的学习源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习文言文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在文言文学习上下了功夫,但效果不够理想的学生。面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积极诱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教材的情感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深入开掘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他们觉得学习文言文很有益处。如《诗经•氓》,可以挖掘此文对高中生情感进行一次教育,也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让他们谈谈对此文主人公的看法,进而谈谈他们是怎样认识爱情的,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
其次,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激发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讲故事,开展简单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理解课文内容。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同学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
最后,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同时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美感作用,并辅之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
二、把握一个教学根本——诵读
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除此别无他法。
但应注意在诵读时应注意句读,注意去理解它的意思,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学生在基本理解大意的前提下,进行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学生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语调,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感情来。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要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才能达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