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幼儿园——一个幼教从业者眼中真实的幼儿园教育
文:雪松
奉行平均主义的幼儿园教育,忽略了相当一部分拥有更高潜质的孩子。他们很可能是相当出色的,但他们人生的最初几年教育,使他们成为一样的平庸。
之五:平均主义,从幼儿园开始
幼儿园教育,自始至终是一种平均主义的教育。幼儿园的教材是以每一年龄段儿童可接受的平均智力水平为基准编写的;幼儿园教师以她班上孩子的平均年龄特点(心理的和身体的)为基础,确立教学方法和形成解决问题的习惯;幼儿园饮食的热量摄取标准也是该年龄段儿童的平均摄取量……
我们在幼儿园任何一节课上,稍微留心就能够发现,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对于一部分孩子几乎是多此一举,而对于另一部分孩子接受起来仍具有相当的难度。在我没有孩子的时候,我和所有教师一样,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我们还认定这是完全正常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是无可挑剔的。
但当我5岁的儿子出于对恐龙的兴趣,运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深入进古生物学领域,进而建立了自己对那个遥远世界的相当系统的知识结构时,我的惊愕程度可想而知。我惊异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它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幼儿园教育忽略了相当一部分拥有更高智力潜质的孩子。他们很可能是相当出色的,但他们人生的最初几年教育,使他们成为一样平庸的。
在这里,幼儿园教育不能和小学教育相提并论,小学教育尽管存在同样的问题,但它进入了一种知识的精确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幼儿园的教育自始至终是一种浮泛的教育。孩子接受的程度如何,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如果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同样停留在简单的知识性的给予上,那对于相当一部分孩子是不幸的。
我们以幼儿园的语言课为例,至今大多数幼儿园的语言课仍停留在“老师讲故事,孩子听故事”的阶段,我们振振有词地排斥孩子们“识字”和“阅读”。我们说孩子认字会影响他到小学阶段对汉字的兴趣,重复学习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无疑我们忽视了两个教育阶段的不同要求,学前阶段,重在读,而小学阶段重在写。只要方法得当,孩子非但不会厌倦小学阶段的重复学习,还可能降低了汉字学习的难度,真正做到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减负”。
阅读,使孩子尽早地摆脱了“听故事”的局限,他们可以更广泛地汲取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他们可能在幼年就建立起不为我们所知的一种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方法,我们教会孩子一种方法,远远比教他一个好听的故事更高明。这就是给他们“Fishing(钓鱼)”,还是给他们“Fish(鱼)”的最好诠释。
至于胖孩子应该如何控制热量,瘦孩子应该解决哪些饮食问题,在幼儿园里,我们几乎无从奢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