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作业设计案例
(2014-05-20 07:10:06)人教版六年级作业设计
靳哲
案例一:《引导观察社会生活》
在神州七号飞船上天之际,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实况,认真观察发射的场面,火箭的变化,飞船的运行情况,宇航员的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社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强化观察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完成情况:1、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2、学生能根据这一事件写作,而且情真意切,感染力强。
案例二:《词语接龙》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语言的积累必须要有丰富的词汇,最好能与运用结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班内开展词语接龙活动:
1、每人准备词语汇集本。
2、同桌交流词语,进行词语接龙。
3、小组内交流进行词语接龙比赛。
4、在班内搞词语接龙活动,使学生汇集大量的词语,丰富语言,以期给写作带来更大的方便,提高兴趣,有助于提取运用。
设计意图:
1、丰富词汇。
2、学会积累运用。
3、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
完成效果:学生已汇集了大量的的词汇,能够在语言和习作中正确运用。
案例三:《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要使布置的作业适合学生做,设计的作业要兼顾个性与共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具备的认知基础,情感准备,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所以作业设计要做到有梯度,使学生快乐完成作业。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写作业。
2、家庭作业和小组长商量选择自己喜欢做的,由组长批阅。
3、定期检查,指导巩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喜欢写作业,质量提高了。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由设计作业。
2、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效果:学生养成了自由发展的习惯,开阔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四:《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2、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写写读课文后的感想。
3、搜集其他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本课写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历史名人或科学家。
4、搜集资料,开一个以“热爱科学”为主题的故事会。
设计意图:本设计一方面夯实基础知识,理解巩固课文含义深刻的地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同时,通过举办故事会,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
完成效果:前两题随堂完成,对疑难字形、字音进行了巩固,对课文内容也加深了理解,后两题大多数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更多的科学家的事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五: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以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如学了《为人民服务》一课,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①辨析组词:炊( ) 鸿( ) 旺( )
②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精兵简政
③摘录文中你认为最能感动你的句子。
④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件事?
⑤根据你的了解,你觉得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⑥学了课文,请你也写一篇议论文《为同学们(或为班级)服务》。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完成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
案例六:《“错别字”大普查》
打开作业本,我们第一眼总能发现学生的错别字,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我决定开展“错别字”大普查。
1、同桌互查作业。
2、小组互查作业。
3、老师检查作业。
4、平时多观察,发现广告牌、饭店牌匾等上的错别字。
查找出来之后,摘抄到作业本上,平时就要多翻多记,定期还要在家庭作业本上写,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查自纠。
2、养成改错的习惯。
3、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完成效果:学生已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已学会自查、互查、纠错,能力得到提高。
案例七:《个性化作业设计》
每天面对千篇一律的作业,学生都厌倦了,没心再写,所以应针对学生的情况,布置个性化的作业。
1、上完课布置作业时,根据喜好写作业。
2、每天的家庭作业,自己布置,家长批阅。
3、一段时间后,定期检查,指导巩固。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面对个性化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写作业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由设计。
2、让学生自由发展。
3、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完成效果:学生养成了自由发展、自由设计、自己做主的能力,学习兴趣有了更大的提高。
案例八:趣味性作业
许多同学都喜欢画画, 所以在学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民居并附上文字说明。然后仿照课文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最后评选出“神笔马良”和“最佳口才奖”。这项活动使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有了自由发挥的机会,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完成效果: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
案例九:《“民俗民风”主题手抄报》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训练的单元主题是“民风名俗”。学完这个单元,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中。这正是我布置作业的有效契机。
师:请同学们以民俗民风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要自己动手去寻找、去收集、去欣赏、去感悟。你打算如何办好这一份手抄报。
生1:为了办好手抄报,我要阅读有关的书刊、杂志或访问家长,收集有关资料,一定要办得内容丰富。
生2:我打算利用我的美术、书法的技能,将刊头设计、排版插图跟内容融合一体。
生3:我要办的手抄报的主题是传统节日习俗,像重阳节、七夕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内容可以使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的精彩之处。
生4:我打算办以“有特色民居”为主题的手抄报,收集民居中的图片、各种民居的特点介绍,力求图文并茂,夺人眼球。
师:好!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设计办一份最精彩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并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让他们在说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完成效果:在热闹的语文课堂中应腾出点空间,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练习,拓展学习的空间,让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得到整合,课内向课外得到延伸,发掘学生的潜能,增强课堂的创新色彩,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语文。
案例十:开放创新型作业设计
比如:“母亲节”到了,可以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形式不限,要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学生的作业让人感动:有的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妈妈爱吃又舍不得买的东西送给妈妈;有的制作了节日贺卡并且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送给她;有的给妈妈洗脚或做饭……布置这样开放创新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