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①中考复习专题11----节奏、停顿、断句

(2013-04-06 17:13:40)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苏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

借助“路标”巧定停顿——文言文划分节奏停顿和断句

【精典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试题解析】 说话或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或中间作停顿,一方面说话或朗读的人需要换气,另一方面也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并让听话人听清并思考听到的内容。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用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的内在关系确定朗读节奏。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划分句子朗读节奏逐渐成为考查的亮点。解答这类题时要重视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并根据语意做好语法分析。如“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的)面前”,正确的停顿是“其一/犬坐/于前”。如果按习惯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显然是和句子的本意相违背的。试题①中“潭中鱼”是主语。“可百许头”是谓语,朗读节奏应划为“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句中“其岸势”是主语,“犬牙差互”是谓语,朗读节奏应划为“其岸势/犬牙差互”。

【指点迷津】读文言文,一般句间都加了标点停顿。读清句中的停顿是正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否则,就不能理解甚或会错解句意。把握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抓住文言语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语作为“路标”,有利于我们正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一些词语: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乃” “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例如:

①夫/大国,难测也。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④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⑤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⑥乃/悟前狼假寐

二、句中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卒于鲁也/传之。(《为学》)②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④洋洋乎/与灏气俱。(《始得西山宴游记》)⑤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三、句中关联词语之后要停顿。

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如:

①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②故/君子有不战。《孟子二章》③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④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鱼我所欲也》⑤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四、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样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停顿才合乎语意。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①鼎足之形/成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③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⑤吾从/而师之。(《师说》)  ⑥“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是不要的意思,“论”是说的意思,因此,“无”与“论”要断开来。还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中,“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所以也要断开来读。上述例句中的“形成”、“中间”、“其实”、“可以”、“从而”都是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它们中间要作停顿。

五、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语句的朗读停顿往往根据语言顺序来确定,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这样才会使语意明晰。如:

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①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②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③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④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奔走焉。  

①②中“吾”“此”是代词作主语,③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④中“两三点雨”是偏正短语作主语,⑤中“禽兽之变诈”是主谓短语作主语,和谓语之间都要停顿。

2、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③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④乃重修/岳阳楼。⑤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

①中“古仁人之心”作“求”的宾语,②中“唐贤今人诗赋”作“刻”的宾语,③中“张怀民”作“寻”的宾语,④中“岳阳楼”是“修”的宾语,③中“远山”和“长江”分别作“衔”和“吞”的宾语。一般来说,宾语独立性较强,与谓语中心词之间要作停顿。

3、后置的介宾短语之前要停顿。

①颓然/乎其间者。(《狼》)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①句中“乎其间者”是后置的介宾短语,②句中“乎东西”“乎南北”是后置的介宾短语,③句中“于其上”是后置的介宾短语,④句中“于乱世”“于诸侯”是后置的介宾短语,⑤句中“于败军之际”“于危难之间”是后置的介宾短语,它们分别和前面的谓语或宾语中心词“颓然”“叫嚣”“隳突”“唐贤今人诗赋”“性命”“闻达”“受任”“奉命”之间要停顿。

4、句首状语之后要停顿。

①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②囊/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③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④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上枢密韩太尉书》⑤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①中“已而”是状语,表时间;②中“曩”是状语,表时间,③“中”是状语,表方位;④中“岂尝”是状语,表语气;⑤中“略无”是状语,表否定。

5、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

①山肴/野蔌。(《醉翁亭记》)         ②沿/溯阻绝。(《三峡》)

③清/荣/峻/茂。 (《三峡》)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6.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中考链接:1.(云南省)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再如:

中考链接:2.(济南)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还有《狼》中的“屠/自后//其股”一句,“屠”是主语,“断”是动词谓语,“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

六、根据古代知识划分朗读节奏。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③庐陵/ 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 ④陈/康叔公/尧咨/善射。(《卖油瓮》)

⑤侍中/侍郎/郭攸之。(《出师表》)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准确把握,正确停顿不能肢解。①句中“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②句中“会稽”是郡名,“山阴”是县名;③句中“庐陵”是县名,“萧君圭”是人物,“君玉”是其字;④句中“陈”系姓氏,“尧咨”是名,“康叔公”是谥号,“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⑤句中“侍中”、“侍郎”是官职名,“郭攸之” 是人物。

七.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

()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如:

   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

1.(常德市2005年中考题).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

 A蜀之鄙/有二僧B子/何恃而往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这里C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停顿,所以这项对了;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这项错了。AB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正确的。再如下例(2)就与这里的C句一样,(1)是主谓间的停顿,在“人之为学”后停顿。

2.(福州市2005年中考题)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2)僧 富 者 不 能 至 而 贫 者 至 焉

(二)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3.(重庆北碚2004课改题)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里意思是,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我看和望的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他们的旗怎样”,“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个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以AC两项就错了。“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

 4.(邵阳市2005年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这里的“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5.(厦门市2005年中考题)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这里A项意思是“到了日中”,“日中”是中午的意思,不能分开;B项不是“子骂父”而是“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应在“子”后停顿才对;C项“下车”与“拉他”两个动作间的停顿,对了;D项是老朋友到日暮还没有来,“至暮”不能分开来,这项为错。

6.(重庆2005年中考题)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这里“草木之花”、“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都是完整的短语,如果读断读碎,让人不知所云,因此这里ACD三项为错。

(三)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停顿要使意思讲得通。

7.(福州2005年课改题).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

  l)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这里(1)项的意思是为了突出强调“即使千里”这么大的地方也不敢换,何况才五百里,所以应在“千里”后停顿才对;(2)项意思是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秦王为了威吓唐雎,用“天子之怒”来直接吓唬,那种气势、那种语气可想而知。所以在“公”后停顿一下,“闻”后停顿一下,才能突出强调秦王那种骄横。

8.(山西)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这里A项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幼时”后停顿是对的;B项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 ”后停顿才对,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是对的;D项是突出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烨然”后停顿是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