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阳”应该用点什么方子?跟“一阳”时有什么区别?

(2023-06-08 09:33:07)
标签:

21天习惯养成

九中心语会

朋辈互助共同成长

幸福教育校园文化

自助助人快乐成长

分类: 学习生命教育
“二阳”应该用点什么方子?跟“一阳”时有什么区别?
“二阳”应该用点什么方子?跟“一阳”时有什么区别?“二阳”应该用点什么方子?跟“一阳”时有什么区别?原创 圆力 “二阳”应该用点什么方子?跟“一阳”时有什么区别? “二阳”应该用点什么方子?跟“一阳”时有什么区别?罗大伦频道




“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应该就是“二阳”了,不过跟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大家有重有轻,症状也从各种各样变成大部分人所熟知的“刀片嗓”。



但大家想过没有,为何这次跟上次不一样了呢?还有,上次给大家推荐的中成药,这次还能接着用吗?


“二阳”应该用点什么方子?跟“一阳”时有什么区别?





咱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明明都是新冠,怎么这次跟上次还不一样了呢?



这是因为季节不一样了,我们所感受的邪气也不一样了。



夏天什么邪气最多?肯定要数暑邪跟火邪最多了,但并不是说寒邪、湿邪没有,只是说相较于冬天来说,暑邪跟火邪是多的。

图片


那么暑邪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是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邪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也就是说,如果夏季得了暑热外感,症状大多有类似高热、心烦、咽喉肿痛等。



其次是暑邪易伤津耗气。您想,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出汗增多。而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进而就会引起气阴两虚。



最后就是暑多挟湿。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偏多,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脾喜燥恶湿”,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导致脾气亏虚,人体正气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图片


所以啊,根据上面说的,夏天的外感症状多以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咽痛;骨节酸痛,头昏或头痛,倦怠,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浮大而数等为主,也就是以风热、暑热感冒为主。



图片


那么话说回来了,在暑热当道的这个时候,如果感觉自己有一些外感症状,应该用什么药呢?上次推荐的药还能用吗?答案是,有变化。



01

麻杏石甘汤



图片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第一个给大家推荐的是麻杏石甘汤,由麻黄(去节)9g,杏仁(去皮尖)9g,甘草(炙)6g,石膏(碎,锦裹)18g组成,中成药清咳平喘颗粒就是根据麻杏石甘汤加味而来,可以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肺热咳喘证。



方中麻黄、石膏为主药,其中麻黄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宣肺,一清肺,且都能透邪于外,是风热外感见咳嗽痰黄诸症的常用方剂。



那具体有什么症状的时候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呢?



图片
风热、暑热或者风寒后期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都是可以的。



具体症状是发热喘咳,时而咳嗽剧烈,痰黄黏稠。口渴欲饮,有汗或无汗,或有鼻塞鼻煽。咽痛头痛,面目浮肿。舌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数或浮数等。



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是热证外感才可以用这个方子。

图片


02

连花清瘟



紧接着给大家推荐的就是莲花清瘟了。可是你上次不是说不建议大家用吗?确实,但上次是冬天,现在已经是夏天了,相信现在由于暑热导致外感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市面上的连花清瘟组方一般为:连翘、金银花、麻黄、苦杏仁、石膏、板蓝根、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甘草。



连花清瘟的作用在于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常用于针对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大家看清楚了,要有“热”才可以,而夏天最多的就是“热”,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给大家推荐这个方子的原因。



连花清瘟主要针对的是热毒袭肺引起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等;或者一般表现为身热,微恶风,肢体酸痛或疼痛,头昏咳嗽痰粘,鼻涕浓浊,心烦口渴,渴不多饮,或伴有便溏,小便短赤,苔黄腻的湿热郁肺症状的人群。



另外,本方以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为基础方,再加以板蓝根、大黄、鱼腥草等一派偏寒凉的药物,属辛凉方,对于外感邪气,邪热壅肺,有热或者湿热证候者可用。对于体质偏寒或风寒咳喘者,禁止使用。



除此之外呢,连花清瘟不可长期用药,需严格按照用法用量使用。不管是安全性多高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一定要对症下药。自行使用三天症状无明显缓解,就需要去医院就诊。



03

藿香正气



咱们老说暑啊热啊的也不行,因为在夏天还有很多人因为寒湿得外感病。为什么呢?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图片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寒湿在天气特别阴冷的时候会入侵人体,这大家都知道,因为冷嘛,肯定大家都有感觉。但是在夏天,很多人就没感觉了,只有开空调、冷气、吃冰的、喝冰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冷意,而这个“凉爽”的冷意恰好就是寒湿入侵身体的信号,说明身体即将要出现问题。



图片










所以,夏天大家千万不能忘了藿香正气。藿香正气的主要成分为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叶、白芷、橘皮、桔梗、白术、厚朴(姜炙)、生半夏、甘草等。



图片










那这个方子什么时候用呢?有寒湿的时候用。



寒湿的症状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记起来也比较麻烦。这里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其实大家看见舌头边上不是红的,是淡淡的、白白的、胖胖的;舌苔厚,唾液多、有粘腻的感觉,十有八九就可以判断有寒湿了,就可以使用了。



古人用这个藿香正气的时候是加姜、枣的,是为了“和营卫致津液,和中达表”,如果没有这两味药,是无法完全发挥方子的威力的。所以,建议各位在服用此药的时候,要用生姜三五片,和大枣两个熬水,然后用这个水来冲服药丸。如果是藿香正气水,建议兑入姜枣水里面服用。一般来说,这样的方法喝下去后,会立刻感觉身体暖暖的,甚至立刻微微出汗。



再就是其他的注意事项,很多人可能不太喜欢这个味道。对于儿童来说,可以用棉球蘸这个藿香正气水,放到肚脐那里,然后用创可贴覆盖,晚上使用,一夜过后,就会见到变化的。同样,如果用生姜片烧水,然后把藿香正气水兑入其中,调和温水,用来泡脚,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的。



图片










其他的中成药,例如银翘解毒片,这个药侧重于感冒后以嗓子疼和发热为主,鼻塞、头痛、打喷嚏不明显,鼻涕偏稠或黄、发烧38~38.5°C等头面部局部症状为主的症状;桑菊感冒片这个药侧重于感冒后以轻度咳嗽为主,可有少量黄痰、伴鼻塞、头眼胀痛、头昏、打喷嚏不明显,鼻涕偏稠或黄等头面部局部症状为主的症状。除此之外,解表散寒类的还有荆防颗粒;祛风清热类还有夏桑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流感丸等都是宣肺清热类药物;风寒、风热都可以用的是九味羌活丸、防风通圣散。



图片


说完了大方向的,咱们再来补充几个小点。



图片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第一,如果嗓子很不舒服,用了很多方法还没好,可以试试桔梗汤。桔梗汤能够清热解毒利咽,祛痰排脓消痈,是应对咽喉及肺部疾病的基础用方。







做法:桔梗3g,生甘草9g。取一砂锅,放入药材,加水300mL,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约200mL药量,滤取药汁。煮好后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



方中桔梗苦辛性平,入肺经,辛散苦泄,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胸膈而畅咽喉;生甘草清热解毒,助正祛邪。二药相配解毒消痈、祛痰排脓之功尤著。



第二,很多人外感之后光发热不出汗,这可急坏了不少人。因为很多人都有经验,外感了只要出了汗症状就会有所缓解。所以,有寒湿且发热、无汗的人可以使用助汗的方法。







如饮葱姜水,做法:取约6cm长的大葱葱白3段,生姜如一元硬币大小5片,加水煮沸10分钟,不拘频次饮用,以微微出汗为度,温粥频服等。



第三,还有不少人总是咽痒咳嗽,也可以试试百合银耳粥。







材料:百合50克,粳米100克,银耳2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百合、粳米分别淘洗干净,放锅内,加水,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煨煮,待二者烂熟时,放入银耳、白糖,稍煮即成。



第四,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说了夏季暑热大行其道,所以这里也给大家介绍几个祛暑的食疗,以防大家被暑热所伤。







小米茯苓薏米粥,材料:茯苓30克,薏米15克,白扁豆15克,小米50克。做法:将茯苓、薏米、白扁豆洗净,放入锅中加2000毫升冷水浸泡4小时,武火煮开后放入小米,改中火煮20分钟即可。此粥能健脾补气,和中益肾,除热解毒,利水湿。



酸梅陈皮饮,材料:乌梅10克,山楂10克,甘草10克,陈皮3克,冰糖适量。做法:将乌梅、山楂、甘草、陈皮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小火续煮30分钟,加入冰糖,再煮5分钟即可。此饮可生津止渴,醒脾开胃。适合汗多口渴,食欲不振之人。



在不同的季节,我们面对的挑战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要过于迷信以往的经验,灵活变通才是我们在中医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宝贵品质。好了,以上就是关于本文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