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坻一中心理教师于三宝《咨询有感》——13

(2023-04-26 09:26:44)
标签:

21天习惯养成

九中心语会

朋辈互助共同成长

幸福教育校园文化

自助助人快乐成长

分类: 专家讲堂
宝坻一中心理教师于三宝《咨询有感》——1


【咨询感悟】

小时候:
妈妈:“孩子,妈妈太忙了,明天有个重要的会议,所以上周答应你的旅行去不了了。”
孩子:“没关系,妈妈忙我知道。”
妈妈:“真懂事儿!”
孩子:(其实我很委屈,很失望。但为了获得妈妈的称赞,我下次还会这么说。)

长大后:
妈妈:“孩子,妈妈下午太忙了,有个重要的客户来,你的毕业典礼我不能参加了。”
孩子:“你总是忙忙忙!”
妈妈:“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儿了!”
……

某种程度上,父母忽视孩子这件事,有孩子的很大“功劳”,说的离谱些,是一部分孩子“授权”了父母忽视自己的。

这些孩子小时候用压抑感受,委屈自己的方式换来了父母有条件的认可与接纳,并且无意识地认同了这种“交换”模式。

而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关系复杂化加上自我认知的发展,来自父母的认可似乎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么不可替代。于是这些孩子逐渐开始质疑这一“交换”的对等性,并表现出叛逆和“失控”。

此时,已经习惯了“懂事儿孩子”的父母,无论如何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终止合作”的落差,于是经常会爆发激烈的权利斗争。

但那些从小能够坚持“不那么懂事儿”的孩子就不会让父母感到有如此强烈的落差,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有个并不那么懂事儿的孩子。

所以,小时候“不太懂事儿”的孩子,成年后可能会更“懂事儿”一些。
宝坻一中心理教师于三宝《咨询有感》——13


看上去,那些“不懂事儿”的孩子似乎具有天生的“坚持做自己”的能力。

而实际上,是因为在他的生命里曾被重要的养育者慷慨地允许过“不懂事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