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克斯特效应的启示

(2022-05-05 18:26:46)
标签:

21天习惯养成

九中心语会

朋辈互助共同成长

幸福教育校园文化

自助助人快乐成长

分类: 专家讲堂
巴克斯特效应的启示

巴克斯特,全名克里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他曾经是美国中情局资历十分深厚的测谎专家。

1966年2月,在无意中发现"巴克斯特效应"时,巴克斯特已经在人类心理测谎领域有将近18年的专业研究……可以说,巴克斯特在当时算得上是全世界这一领域里的顶级专家。但由他名字命名的"巴克斯特效应"却饱受争议。

简单来说,"巴克斯特效应"最大的争议在于植物到底有没有意识?巴克斯特认为有,他通过人类心理测谎仪进行试验测试,认为植物有心理活动,包括恐惧、惊喜、无聊等一系列对周遭世界现象产生的反应。巴克斯特不仅针对植物做此类试验,还把乳酸菌、鸡蛋、甚至活的人体细胞都连接在测谎仪上,寻找生物与它周围环境的紧密联系。

NASA 宇航员布莱恩·奥列里博士(Brian O'Leary ),奥列里博士曾受聘于康奈尔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以及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就参与了一次人体细胞的巴克斯特实验。

有一天,奥列里博士把从自己唾液中提取出的细胞独自留在实验室并离开坐飞机飞到了480公里外的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并与巴克斯特互相校准时间,与此同时,奥列里博士的细胞则在实验室里被监控着。

NASA 宇航员布莱恩·奥列里博士(Brian O'Leary )  

奥列里博士事先约定了当他在旅途中遇到令他感到焦虑的时刻,要精确地将时间与事件记录在日志中。于是当他去机场还车,在高速上却错过一个出口,又因为在票务处排长队差点错过航班,飞机到达凤凰城后他的儿子没能准时到机场接他,这些令人烦躁的事件都被博士精确地记录在日志中。

将奥列里的日志与实验相关部分的记录图表作对比后,发现了记录图表与所有的焦虑事件之间有紧密的关联性。

当奥列里回到家休息后,记录图表变得非常平稳。后来,奥列里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的大脑所"广播"的信息,被480公里外实验室中的细胞所"接收"。可是实验室中的细胞处于屏蔽室中,这再一次证明了这个"信号"并不是通过电磁能传播的。

所以“巴克斯特效应”的结论是:所有的生物都和它周围的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东西",可能是某种能量场,即使是很远的距离,它也能传导或瞬间同步生物体的感受。

1974年,巴克斯特的“发现”经过大众媒体的宣扬已广为人知,康奈尔大学霍络威兹(Kenneth A. Horowitz)等三名生物学家决定重复巴克斯特的一个实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据巴克斯特的报告,当他在小叶喜林芋(Philodendronscandens,一种天南星科观赏植物)面前将卤虫(一种水生节肢动物)加到沸水中煮死时,植物出现了电生理反应。霍络威兹等人根据巴克斯特发表的论文以及私下通信重复了这个实验,但是在巴克斯特的同意下,做了两点改动:使用能更稳定地测定叶面电流变化的仪器,以及做了对照实验:每一组实验中,三次往沸水里加卤虫,两次往沸水里加水。霍络威兹等人对四株植株重复了该实验,统计结果表明:往沸水里加卤虫和往沸水里加水,所检测到的植物电生理变化并无不同,也就是说,植物对卤虫被杀死并无特别的反应。霍络威兹等人在1974年 和1975年两次学术会议上报告了重复不出“巴克斯特效应”,并在1975年8月8日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其论文。在1975年的会议上,另一名科学家科梅兹(J.M.Kmetz)也报告了类似的阴性结果,论文发表在1977年的《美国心理研究会杂志》上。1978年,科梅兹为《怀疑探索者》撰文驳斥“巴克斯特效应”,指出巴克斯特在其研究中没有做对照实验,一旦有对照组可供对比,就观察不到植物对人的思维或威胁有特别的反应。巴克斯特所纪录的测谎器曲线,是其他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静电作用、房间里的机械振动、湿度的变化等等。 

特别的主张需要特别确凿的证据。“植物有感情”是一个特别的主张,然而其主张者所出示的证据却不值得推敲,一旦使用了更严格的实验条件,这个主张就被推翻。科学界对此已有了定论。没有植物学家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植物有感情”的说法仍然被视为迷信。

人类的认知从宗教到科学、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量子力学的“M理论”,不断刷新着地球人的三观。而巴克斯特效应给我的启示在于:与很多文化传统鼓励人们感谢食物一样,思考每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命意义,无论其是否有意识,我都要珍惜与感恩自己周遭的存在,无论阳光、空气、水、细菌、动植物,都在为彼此的存在提供不同的影响,产生不同的生命意义。用一颗感恩的心活着,起码能为自己的生命创建一个美好的能量循环。



巴克斯特效应的启示 巴克斯特效应的启示作者:芡实


巴克斯特效应的启示

巴克斯特效应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