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蔷薇盛开了

标签:
21天习惯养成朋辈互助共同成长幸福教育校园文化自助助人快乐成长 |
分类: 专家讲堂 |


致力于园艺教学11年的专职心理教师黄燕告诉《中国花卉报》社记者,园艺是良好的媒介,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学生们不知不觉被植物疗愈,既学到了园艺知识和技能,缓解了升学的紧张压力,又提升了审美情趣。
园艺带给人的疗愈作用并不是夸夸其谈。
黄燕是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的专职心理教师,这所学校在上海的初中里常年升学率位列第一。她发表的论文《运用园艺疗法为初中师生赋能的实践研究》,综合学生反馈和数据分析表明,在初中开设园艺疗法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明显的好处。
在华育中学花房修剪植物的黄燕老师
在学校开设的60多门拓展兴趣的选修课中,黄燕的“园艺养心”课一直是学生们的热门选项。也正因此,学校多年来持续加大对这门课的扶持,还专门划拨出一块300平方米的花园作为教学用地。
“园艺养心”课配套场地,300平方米的心禾园及其中的花房。
学生们在户外、教室里上“园艺养心”课
2019年,这门课还被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重点专项课题组和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选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由黄燕担任课题组组长,与华育中学的吴芸、何婉青、朱定亚、韩笑等几位老师,以及全国各地的园艺疗法专家和园艺作家耗时1年,共同编写出配套读本《草木养心:中学生心理健康读本》(下称《草木养心》)。
《草木养心:中学生心理健康读本》书影
从今年9月,“园艺养心”课将在上海市15所学校开展试点教学,也预示着,园艺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模式,将给更多中学生赋能。
草木如何养心?编委会成员吴宏皓在《草木养心》序言中解释道:“城市的生活设施越来越完善,但水泥森林让我们更加远离大自然......但是......把草木山川放进来......把种植技术用起来,再把自己的一颗心安放进去,园艺就诞生了......大自然也就亲近了。草木,养心了!”
翻开《草木养心》可以看到,它与学年时间搭配,由秋季篇开始,到冬季篇、春季篇,再到夏季篇结束,内容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趣味横生,且每个章节中,园艺知识与心理健康互动游戏、与上海当地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以此带领学生们感受上海地区四季景色变化之美,实现园艺兴趣培养与身心治愈。
春季赏樱课现场
秋季赏叶课现场
此外,《草木养心》课题组还得到荷兰著名花园设计师派特·欧多夫(Piet Oudolf)和园艺作家玛格丽特-颜等46位花友授权刊印了近500张植物、花园、园艺手工等题材的精美图片,并制作了冥想指导语音频、经典图书导读音频、红掌翻盆视频、多肉上盆视频、押花视频等丰富内容的二维码印制在相关章节中。
《草木养心》内页
园艺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在我国不止这一例。
成都市树德中学的心理教师张艳也通过学校和教委的支持,将园艺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变成“常态化”,在树德中学多年开展相关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园艺疗法心发现》。
谈到如何推广园艺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黄燕有两个建议:其一,上课方式要有趣味,结合观察、实践和小游戏,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体验感,1位老师带领的学生人数最好不超过20人;其二,结合当地地域特色设计课程内容,比如著名自然景观和四季代表性景观,以美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