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1-01-19 15:22:44)
标签:
21天习惯养成九中心语会朋辈互助共同成长幸福教育校园文化自助助人快乐成长 |
分类: 向你敞开心扉分享生活 |
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我任教的毕业班对72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分类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表一 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统计表
品行障碍 |
人数 |
焦虑退缩 |
人数 |
不成熟 |
人数 |
社会化的攻击行为 |
人数 |
不服从 |
21 |
焦虑 |
22 |
注意不持久 |
36 |
逃离家庭 |
3 |
驾驭别人 |
16 |
害羞 |
12 |
敏感 |
26 |
夜晚不归 |
2 |
易激动 |
19 |
爱隐居 |
12 |
白日梦 |
25 |
|
|
协调不佳 |
13 |
抑郁 |
9 |
缺乏恒心 |
22 |
|
|
暴发脾气 |
9 |
不诚实 |
7 |
缺乏自信 |
16 |
|
|
攻击行为 |
8 |
容易心烦意乱 |
17 |
|
|
|
|
不合作 |
11 |
被动 |
7 |
|
|
|
|
缺乏兴趣 |
5 |
|
|
|
|
|
|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成熟、焦虑—退缩和品行障碍是毕业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调查.我把学生焦虑烦恼的事分为几类.
表二 毕业班学生经常焦虑和烦恼的事
序号 |
类别 |
表现 |
人数 |
比例 |
1 |
升初中 |
考不上好中学;成绩不理想;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父母压力大;写字太慢;不想写作业。 |
42 |
81% |
2 |
人际关系 |
父母责备、不信任自己,父母吵架、离婚;与同学相处不和;没有好朋友;同学起绰号;怕朋友出卖。 |
34 |
65.4% |
3 |
健康与生理变化 |
个子太矮、太胖、太瘦;近视眼;脸上长青春豆;容易生病。 |
18 |
34.6% |
4 |
一切不顺心的事 |
邻居吵闹,噪音大;运气不好;事乱如麻;教室闷;家庭成员生病。 |
8 |
15.4% |
5 |
生活单调枯燥 |
每天都是一样,生活单调;没兴趣;不能上网;不能玩游戏。 |
7 |
13.5% |
6 |
行为问题 |
总爱钻牛角尖;疑心重;说谎;借钱买零食;受到批评。 |
7 |
13.5% |
2.敏感、缺乏自信和恒心。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
3.注意力不持久,爱隐居,经常做白日梦。临近毕业,一方面由于升学等烦恼的事情多,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过隐居的方式逃避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对未来的中学生活充满向往,经常做白日梦。
4.想驾驭别人,不服从,易激动。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自以为已经长大了,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喜欢“对着干”,情绪易激动,难控制。
5.害羞。他们一方面对开始出现的第二性征如:胡须变黑、喉结突出、月经开始、乳房隆起、长青春豆等感到害羞,女生不愿挺胸走路,不愿穿裙子,某些男生喜欢对发育成熟的男女生“乱点鸳鸯谱”,使得这些学生很难为情;另一方面由于性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对异性的好感,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容易在异性面前害羞。
三、成因分析
(一)
进入少年期的毕业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的眼中的形象,由于世俗文化的牵制和约束而无法表达出来,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1.性格缺陷。如过于孤僻、压抑、内向,过于急躁、固执、偏激、多疑,过于自卑或过于自信、好强,娇气、不善交往而游离集体等等是减弱学生抗衡紧张刺激能力,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模式,构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2.升重点中学特有的心理困惑构成的持续的紧张状态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由于某些学生没有房产证、户口,既不能就近上地段内的重点中学又不知将被电脑派位到那一所普通中学;由于学习成绩一般或比较差,考重点中学无望;由于父母对升入重点中学的要求过高,给学生的压力过大。这些毕业班特有的精神压力可使一些学生出现心理异常,对学习和前途感到异常烦恼。
3.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归属感。首先是与父母的关系存在显而易见的矛盾冲突,父母的监护和学生的独立要求,父母的保守倾向和学生的冒险意识,常常成为他们之间关系失调的原因。其次,进入少年期的学生都强烈地渴望友谊,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受,对同学和朋友的言语接触很敏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感到人际关系紧张、孤独。
(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这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及其文化等个体以外的客观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升学期望过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学生产生恐惧与畏缩的条件作用,并持续和泛化,以致想通过说谎来讨好家长,逃避惩罚;其次,深圳的父母离异重组家庭、工作变动频繁、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的现象较普遍,这些都使学生收到的关爱和注意不够,需要学生不停地作出顺应努力;此外,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保护,使他们过分依赖父母,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2.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减负不少,但临近毕业,升学成了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问题。由于一些学生不知将分到哪所中学或因为地域内的学校教学质量一般,所以,许多学生都想参加重点中学的单科选拔考试,放松的弦一下子紧绷起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冲突,学习生活过于紧张,学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补课,双休日参加各种奥数班、奥英班、写作班,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此外,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会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学生压抑、烦躁、紧张、缺乏自信心,缺乏生活的乐趣。
3.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传媒工具的日益增多,各种西方文化、港澳台文化的冲击,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等使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反应发生改变,学生喜欢玩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机、穿紧身衣和牛仔裤、唱流行歌曲、看卡通书等,而毕业班紧张的学习生活则压抑了这些爱好,使他们觉得生活乏味,苦恼。
四、教育对策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主动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意志乃至学习能力,达到心理卫生和生理预防的目的。如通过思想、语言进行自我暗示。面临紧张的考场,反复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荣誉面前,自敲警钟“谦虚、谨慎”;在挫折面前,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等。在学习自我暗示时,要训练学生坚强的意志,让他们对自我暗示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坚持在实践中锻炼。
(七)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构建学生发泄的心理“墙壁”
1.咨询法
2.倾吐法
3.连心法
4.拳击法
实践证明,构建学生发泄的心理“墙壁”,其益处多多。我发现,宣泄后的花季少年能恢复很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在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引导他们将心中的积怨释放出来,让他们把该说的说出来,该做的做出来,让学生自我平衡,自我调节,更有便于学生梳理出好心情,取得好成绩,成为一个心理、身体都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