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高考成绩大起大落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标签:
21天习惯养成九中心语会朋辈互助共同成长幸福教育校园文化自助助人快乐成长 |
分类: 朋辈自助助人讲堂 |

学业指导|孩子中高考成绩大起大落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原因分析
我以为主要是这两个关键因素交互叠加影响造成的:
1.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无法达到命题要求导致自信不足
中考说起来是毕业水平考试,但其实也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肯定是选拔性考试。既然是选拔性考试,那么卷子的“区分度”是必须要体现出来的。言外之意就是通过考试,筛选哪一些人上重高、普高、职高;哪些人上高考一段、二段、三段分数线。孩子在考试中容易引起发挥失常,一方面是基于想考好的高动机欲望趋势,但又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会受到责备的纠结下,出现了较为强烈的自信心不足情绪——紧张、焦虑,甚至失眠;另外一个方面是基于在学习过程中客观上已觉察到确实还没有完全具备解决中高考复杂情境问题的实力——自身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无法达到命题要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紧张、焦虑。这是其一。
2.应试技巧运用不当导致心态不稳
孩子在考试中容易引起发挥失常,是由于应试技巧运用不当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主要是“卡题”时运时过多,没有学会“暂时放下”,或者是解题先从“大题难”到“小题易”顺序上采取的“战术”运用失当,这样的“战术”运用,极易引起一旦题目解不出来,心越急。心越急,心态越不稳,就会把本来会做的题做错,会做的题没时间做而失分;加上有些难题本身哪怕用时再多也还是不会要扣分,也就是说不会的扣分+会的懂的又失分,雪上加霜,双重叠加,考试成绩自然不会高了。
二、解决办法
我以为基于原因的解决办法才是比较管用的办法:
1.平时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希望整理:(1)列出各学科存在问题清单;(2)分析问题背后原因;(3)提出解决问题具体办法;(4)执行与评价。同时做好一节课、一周、一月知识小结,打好基础。过程决定结果,只有真正具备中高考解题实力,那么,紧张或焦虑感就会自然降低。考试也能发挥正常甚至超常。
2.必须毫不动摇应试战略战术
希望:(1)按题型顺序答题;(2)当卡题时,思考相应分值时间后还是没有思路就先“放下”,有“舍”才有“得”。至少能保证考试本属于自己的分数,不然“麻线吊鸭蛋两头滑脱”。
本人专心专业专注以下主题:
-
初高中学生学业规划书的制订与管理
-
高中生如何选科
-
初高中学生如何提高学业分数
-
高中生三位一体、强基计划面试指导
-
高考生高考志愿填报
孩子学习习惯如何?不妨花十分钟测试一下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觉化学习行为方式,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因而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说,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孩子的学习习惯到底如何?大家不妨花十分钟测试一下。
下列每题都有三个备选答案,分别代表:A、是;B、不一定;C、不是。请认真阅读每一道问题并将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不如实回答本测试失去意义,所以请尽可能在第一反应下作答。
1、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吗?(
2、学习时周围必须很安静吗?(
3、是否经常查用辞典、字典等工具书?(
4、学习时有下意识动作吗?(
5、是否在按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学习?(
6、在学习中有经常沉迷于空想的时候吗?(
7、学习结束后,收拾书桌吗?(
8、有一边看电视一边学习的时候吗?(
9、发回的试卷,自己能认真总结、分析吗?(
10、是否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
11、你认为自己的预习效果不错吗?(
12、不感兴趣的课程就不愿意下大力气去学吗?(
13、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立即复习吗?(
14、即使有不明白的问题,也不愿意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吗?(
15、即使有你喜爱的电视节目,是否也要坚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再去看?(
16、是否经常有对书本毫无兴趣,而觉得看书是浪费时间的现象?(
计分方法:
奇数题选A记2分;B记1分;C记0分;
偶数题选择A记0分;B记1分;C记2分。
将各题分数相加,得出总分。
评分标准:A(优)27分以上
你最后的测评结果是(
目的是让结果给孩子再次敲响警钟,唤醒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意识,改善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为未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