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平调》有感
(2018-05-25 08:59:24)
标签:
21天习惯养成九中心语会朋辈互助幸福教育自助助人快乐成长 |
分类: 学国学 |
读《清平调》有感
“万家灯火明如镜,千市流动热火荼”,我仿佛跟着时间的脚步,又回到了那个在历史长河中尘封了许久的大唐盛世。踏着缓缓飘落的牡丹花瓣,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寻着霓裳羽衣曲的调子,慢慢的,慢慢的去探寻那华清宫的主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李白对她容貌的评价。婀娜之姿羞花之貌,四美之一杨玉环,她的美使唐玄宗为她倾心,所谓君王爱江山,更爱美人也不过如此了。贵妃的美貌无人否认,就像那段盛唐的历史,无人否认它的繁荣与无限荣耀一样。长安城的商户每家都早早的摆起了摊子,从蒸笼里散出的馍香,混着桂花糖的甜味充斥着每条街道,从窑洞里新出来的上好瓷器,正等着她的主人,商量一笔好的价格,来来往往的外商正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商品,偶尔会远处传来镖队的马蹄声。一切都如此祥和,这大唐盛世就像贵妃的美貌,美得让人着迷。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如此美人只应天上有,若非如此,只能够在瑶池的月光下才得以一见。梅妃也是当时有名的才女,一曲惊鸿舞,惊艳四座。她也曾得到唐明皇的宠爱,,梅妃独爱梅,可在贵妃得宠后,从宫外传来的马蹄声,却再也不是为她送梅花,而是为杨贵妃送荔枝的了。贵妃的美貌如仙人一般,也应像神仙一样的潇洒生活,受人保护。可是,历史却没有应该,只有结果。
安史之乱为贵妃及盛唐画上了一个句号。贵妃没有像神仙一样,是战乱年代人们信仰的对象,应了自古红颜多薄命,在江山与美人面前,唐明皇还是选择了前者。字词贵妃香消玉殒,魂断马嵬坡,长安城内牡丹花败,热闹的街巷早已不复存在,华清宫内霓裳羽衣舞也无人再跳,无人再赏,曾经繁华迷人眼,如今破败刻人心。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也随着大唐盛世的结束而结束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以花比喻美人,美人貌胜花一筹,杨贵妃的美貌其实后人也不得知晓。但从诗中描写,想来能让诗仙李白如此超赞的人,也是世间无几。也玄宗有没有在月下与贵妃相逢,也只能凭后人猜测吧。踏着干枯已久的牡丹花瓣,走过渺无人烟的街道,耳边吹着微冷的秋风,慢慢地慢慢地等待思绪的回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