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间《小猪教室》——叫做生命教育

(2014-04-21 09:10:25)
标签:

把爱传出去

成长

分享

陪伴

自助助人

分类: 有关心理and教育影片的推荐

    有一间《小猪教室》——叫做生命教育

 有一间《小猪教室》——叫做生命教育

                   小猪教室观后感
    日本故事片《小猪教室》,讲述了一个极其平常的的故事.小学六年级<2>班班主任星老师,不知从哪里抱了一只十几斤重的小猪到班里,在课堂上郑重地宣布:"我们六<2>班全体同学,一起来饲养这只小猪,养大后就杀了吃".同学们拍手称赞,高兴得手舞足蹈,并为小猪取了个名字叫"P酱".于是在学校的操场边同学们自己动手为P酱搭建小房子,小围栏。

    P酱的一日三餐和打扫卫生,全都有同学们自己安排解决.开始负责清除猪屎的学生都捂着鼻子搞卫生,满身弄得臭哄哄的。P酱特别喜欢吃番茄,于是同学们上学时每人带一只番茄,有的还带其它东西给P酱吃.P酱一天一天长大,有时还溜出来和学生一起玩足球,有时会找到六<2>教室玩耍.校长和其它班主任都投以赞许的目光。

    一个学期下来P酱已变成一只大肥猪了,同学们也即将毕业.这时星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请你们讨论P酱的问题,一是送屠宰场杀了吃,一是留给三年级同学继续饲养,请同学们记住,今天的话题没有错和对".同学们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星老师叫同学们投票,结果13:13票。

    一周后,星老师再次让同学们投票表决,结果还是13:13.星老师说:"同学们,明天你们就要毕业了,今天一定要有一个结果,我也要投一票".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二十六双眼睛期待着,星老师拿起粉笔走到黑板前在"送屠宰场"一栏打了个勾.14:13,这是最终的决定,同学们含着泪默默无语。

    同学们毕业那天,也是送走P酱的日子,那天每个同学带了一只番茄送给P酱,一张张小脸上没有一丝毕业时喜悦.当屠宰场工人把P酱拖上车时 ,全班同学不管是投那一种票的都哭成一团.汽车缓缓行驶,同学们哭着叫着在后面追赶,那如同生离死别的场面不由得我也泪流满面,我的泪不仅仅为P酱,更多的是为我们自己的孩子而流。

     此时,我才体会到星老师投那一票的用意所在. 影片使我读出了日本小学教育宗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自己去思索,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学会关爱,自己去学会感动.学生之间没有好学生坏学生之分,学期内没有今天考试明天测验的心理压力,孩子们完全生长在一种轻松,快乐,自由,健康的环境中

    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它的小学教育是这样的,我们不值得反思吗?再看看-中-国的小学生,右肩背上一大筐父母和家人的叮咛,嘱咐,训导:左肩套上一大包学校和老师的课本,试卷,参考书,幼小的身躯被这两只沉重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不禁要对着26亿只耳朵大声地呼喊:饶了孩子吧!

【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原文地址:http://www.oh100.com/a/201205/87932.html

 有一间《小猪教室》——叫做生命教育

小说版《小猪小P与32个小学生》

    从1990年7月到1992年3月,大阪市丰能街立东能势小学的新班主任老师黑田恭史,在他的班上养起猪来,他希望通过养猪,展开一场为期900天的实践教育。黑田偶然读了大学时代的教育家鸟山敏子的《碰触生命》,深受影响。鸟山曾开展过,是否应该吃鸡、猪等这一类动物的“鸟山实践”课,并因此而闻名。黑田受了“鸟山实践”的启发,开始考虑去饲养一只猪的。后来,电视导演西谷清治将这件事用摄影机记录了下来,并于1993年7月12日在富士电视台信息栏目“今夜好奇心”中播出,立即掀起了一阵舆论狂潮。随后,这部电视片获得了1993年度电视放送Galaxy大奖,以及1995年动物爱护协会主办的电影大赛的大奖(内阁总理大臣奖)。2003年,黑田将这一经历整理成文,不久,一本名为《小猪小P与32个小学生:生命之课的900天》问世了。

精彩对白

   杀掉和吃掉(小猪小P)不一样。杀掉只是夺取它的生命而已,吃掉缺失换种方式延续它的生命。

  • 正因为是我们从小饲养的它,所以我们亲手结束它的生命才算是负责到底(而不是半路抛弃)。
  • 谁能决定生命的长短?
  • 比起(小猪小P)实际的形状,留在心中的虽然看不见也触摸不到,但是保留这份回忆,我认为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间《小猪教室》——叫做生命教育

   

一羹一饭间常怀感恩之心

    (douban 鱼无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021378/

    最后的结局,也许不那么“大团圆”,但很合情理。小P就是一只猪,它最好的归宿,就是人们的餐桌——尽管这样说会让人感觉粗暴。(人吃不吃猪,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主观问题)
  我想表达的是,电影中给了我一个关于“珍惜”的启示。
那些作为人类食物的生命们,它们在漫长的历史中由着某种机缘成为了人类食谱上的重要内容,冥冥中它们担负了如此神圣的使命,那么努力地长出鲜美而营养丰富躯体,为人们提供不可缺失的热量与口腹的享受,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此多一分虔敬与感激之心呢?如同电影中某个孩子的父亲说的,要干净地把食物吃掉,才能对得起它们生前的努力。浪费粮食就是犯罪。
  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每次动餐前,都会祷告几句:感激那让食物顺利生长的年景,感激那些为我们制造食物的人与那些为我们购买食物的人……并感激那些食物的本身——也就是,感激这养育了人类在内的世间万物的“天地”。
  这是一种感恩。
  
  “感恩”不是同情,不是怜悯,不是高高在上的施与。恰恰相反,感恩是由下而上的。感恩,能衍生出“敬畏”。我赞同这样的看法:
正因为人类丧失了敬畏,欲望才如洪水般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肆意蔓延,不知边界。重拾敬畏,才能重新找到边界和底线。
  于是,饮食间不妨怀一份感恩之心,推及到对自己消耗各种生活资源的时候多一份思考,那自然会增多一分对生命的敬畏,就会对那些由消耗了大量天地精华地得来的人的生命力多一分珍惜,从而减少我们放纵欲望、虚度光阴、挥霍青春的可能吧。
  世界潮流非我能主,国是鸿图非我能参,惟有一羹一饭间尚容己身。以上所感,宜于约己,非使律人。以此鉴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