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化合物》的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吴靖 47号

标签:
教育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Na2O2、Na2CO3、NaHCO3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Na2O2、Na2CO3、NaHCO3课堂实验的探究,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Na2CO3、NaHCO3的对比学习,掌握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
3、情态与价值:在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 【补充实验】“吹气生火”,请一位学生对着蘸有Na2O2的脱脂棉轻轻地吹口气,脱脂棉剧烈燃烧。 【提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讲述】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水、灭火器 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参与实验,对着脱脂棉吹气。 惊奇、议论 讨论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实验回答设疑,增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
【讲述】我们在初中已学过NaCl和NaOH,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学习Na2O2、Na2CO3和NaHCO3。首先我们来学习Na2O2的性质。 【板书】一、过氧化钠 【提问】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
倾听、回忆 回答:放热、生成氧气 |
通过旧知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
【演示实验】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讲述】可见,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 【提问】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
归纳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 上来板书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
【过渡】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 【投影】思考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做供氧剂,说明理由;2.Na2O2应怎样保存? 【板书】过氧化物;做供氧剂;密闭保存 |
用双线桥法分析Na2O2与CO2反应 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Na2O2在空气中易和二氧化碳、水反应,所以应密闭保存。 |
再次复习氧化还原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叙述能力 |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板书】二、氧化钠 【讲述】Na2O是一种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也能与H2O、与CO2反应,分别生成NaOH和Na2CO3。 【板书】Na2O+H2O====2NaOH 【投影】比较Na2O与Na2O2的性质 |
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并积极参与思考 学生回答填写表格 |
复习碱性氧化物的有关知识 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 |
【过渡】日常生活中,我们蒸馒头要用发酵粉,大家知道发酵粉中含有哪些成分吗? 【展示】固体Na2CO3、NaHCO3 【讲述】这就是发酵粉中所含的两种物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性质。 【板书】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指导】请大家阅读课本上有关内容,总结出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 【投影】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 【讨论】Na2CO3与Na2CO3·10H2O是否为同一物质? 【讲述】Na2CO3与Na2CO3·10H2O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Na2CO3·10H2O在空气中易发生风化而变成粉末。 【提问】检验某一种物质中是否含有CO32- 【演示实验】NaHCO3中加入盐酸 【设问】在Na2CO3与NaHCO3的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现象是否一样呢? 【演示实验】 |
学生思考、回答 阅读课本,填写表格中的前四项 学生互相讨论后回答 回答:用稀HCl,看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放出来。 完成表中内容⑤ 完成表中内容⑥ |
引导学生接受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际应用
培养自学能力,并学会总结,将知识及时总结成规律,便于识记。
唤醒学生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
【过渡】Na2CO3与NaHCO3的另一个不同点是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 【演示实验】同时加热Na2CO3与NaHCO3。 【结论】NaHCO3加热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而Na2CO3加热无明显现象,鉴别Na2CO3与NaHCO3固体时,我们也可用上述方法。 【过渡】Na2CO3与NaHCO3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也有所不同,请大家从课本中找出 |
与学生一同完成表⑦⑧ 完成表中内容⑨ |
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
【讨论】如何鉴别Na2CO3、NaHCO3和NaCl? 【评价】对学生的设计方案作出评价 【随堂练习】: |
学生讨论回答
当堂解题 |
将所学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有助于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 |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讲了Na2O2、Na2CO3、NaHCO3三种化合物,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用途也各有千秋。 |
回忆倾听、领悟 |
将知识转化为规律,便于识记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探究和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较容易的理解并掌握住了Na2O2和Na2O、Na2CO3和NaHCO3。
不过,对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质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刻,同时,与此有关的相关计算掌
握得也不太好,下节课将增加一节钠的化合物的计算小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