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案例----赏识与爱并存,家校同撑一片蓝天
(2017-03-31 14:42:14)
标签:
教育 |
分类: 2016年度县级小课题 |
家校合作案例
----赏识与爱并存,家校同撑一片蓝天
【案例背景】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没有家长支持与合作,也难于成功,因此说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如果教师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二者相互脱节,就会形成教育的盲区,不利于对孩子的培养。所以,家长和老师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
【案例回溯】
在我接手的上一年,谭佳乐同学所在班上课纪律差,集队纪律差,大课间纪律差……而谭佳乐同学又是班里公认纪律最差,最喜欢欺负同学的人。因为谭佳乐同学是个个性好强,以自我为中心,自负而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喜欢打架,几乎是每天必打,全班32个同学都让他打遍了,提起他谁都会害怕。而只要老师问一句:“今天谭佳乐打谁了?”不约而同的就会有上十位同学高高的举起手来。所以在班里,他就是同学们眼中,最没有人缘的人,也是让班里同学最为讨厌的人。
【案例事件】
我班上的一位谭佳乐同学,在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性格刚愎自用,贪玩好胜,鄙视班里所有同学,甚至老师,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只喜欢听到表扬,对批评的言语是从不接受,还会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学习上: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中下。纪律上: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最严重的是喜欢说谎,打架。
他平时喜欢和同学们玩,玩起来又不节制,最后总是以打架收场。我认真了解过他,知道这位谭佳乐同学从不认输,一定要胜了对方才肯罢手,所以最后总是以打架收场。有一次,谭佳乐同学在与同学打架时,刚好让我碰到,于是我叫住他,要他不能打架。他竟怒目圆睁,捏紧双拳对着我大吼:“我就要打!”。我没理他,而是让事情冷静下来再跟他讲,他很不好意思的向我认了错。
之后,我把他的父母请到学校,一了解,原来问题出现在父母的教育上。据其父母说,孩子自小胆小怕事,所以在读幼儿园时总是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于是父母告诉他和别人打就一定要打胜,那么别的人就会怕的了。果不其然,事实和父母说的一样,尝到甜头的他于是便慢慢的越来越胆大。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都按父母教的那一套来做,最终成了今天这样好胜的人。
【案例分析】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另一方面还应大力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与沟通策略,让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彰显重要的作用。当然,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还有很多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中有来自于教师、学生方面的,也有来自于家庭方面的。
一、教师、学生方面的因素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学校已经为加强家校沟通,以期形成教育合力而做了诸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放征求意见书,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努力的今天,作为老师、作为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案例教育效果】
我当着孩子的面,婉转的表达了我对家长错误教育带来今天的恶果的看法,家长也主动承认了自己教育的不当,表示愿意听我的意见和建议,并当着孩子的面给我写下保证书。经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谭佳乐认识到自己犯错的严重性,并也写下保证书表示愿意改正。 也许是我与家长的共同教育唤起了他的决心和自信。渐渐地,我欣喜地发现,自此之后,谭佳乐同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师生面前:和大家相处融洽了,增强了行为上的自控能力,再也没有出现一言不和就挥拳相向的情况了。
一学期下来,他已把顽固的坏毛病改掉了七八成,在本学期,还当上了纪律管理人员。从他的转变让我深受启迪:“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无条件的绝对尊重’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师尤其要尊重潜能生,教师不可能在不平等的环境中获得尊重,只有在尊重学生中得到学生的尊重。”对学生多些尊重和赏识、宽容和同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尊重教育”温暖如春和溢满关怀的教育力量。
【案例反思】
通过谭佳乐这件事,我感受到了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的不易,也开始感受到与家长交流时,需要说话的艺术。比如在谈论孩子的表现时,应先说孩子好的方面,要适当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再说孩子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方面,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其次,在双方交流时可运用一些非语言的反馈,如在与家长交流时,可通过观察家长的眼睛和面部表情来了解其是否在接受自己的信息。再次,在与家长沟通时,应积极倾听,并能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多些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提高倾听的效果,与家长较少发生矛盾。最后,我认为沟通时平和的态度很重要,当沟通双方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情绪问题时,沟通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与家长交流,并且讲话的语气一定要多为他们的孩子着想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总之,教师和家长必需用爱心来教育孩子,学会运用赏识策略来教育孩子。只有教师和家长共同付出,让赏识与爱并存,家校共同撑起一片蓝天,便会有孩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