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2020-02-26 17:37: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经验分享 |
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辽河幼儿园
摘
关键词:家庭教育;道德品质;文化素质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是幼儿园和家庭,但家长们往往把幼儿园当做了教育幼儿的主体。但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而家长应该重视的不仅是幼儿园环境,还应该有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环境。
一、幼儿家庭教育主要特点:
(一)启蒙性:教给幼儿的东西,必须是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 的、初步的、浅显的东西。
(二)复杂性:复杂性首先是指家长对孩子不仅有抚养的任务,还要通过教育, 使幼儿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其次是指幼儿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成长变化中,而家庭内外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要教育成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亲切性:因为父母与子女是血缘关系,加之孩子年幼,活泼可爱,家长对幼儿有着天然的温存、体贴之心,亲切、轻柔的话语和动作。
(四)生活性:孩子是随着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家庭教育过程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是其特点之一。
二、如何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一)刚柔并济
“棍棒底下出孝子”——千百来,我国家庭教育教育始终秉持着“严教”原则,是古代儒学“三纲五常”中“父为子纲”所产生的封建大家长制下的教育原则。虽然其中过于严厉、说一不二的做法或许伤害了幼儿活泼的天性,但其传承千年,被广大家庭所接受,
因此必须承认其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出彩的效果。司马光在研究曾子的系列著作后有感而发:“君子之于子也,爱而勿面也,使而勿貌也”、“心虽爱之,不行于外,常以严状之莅,不以辞色悦之也”。其要求家长对于孩子自始自终都应保持严肃、端庄的脸色,即使疼爱孩子也不能把喜爱表露于外。然而这是基于古代封建大家制的要求,确实有其合理性,现代家长已然领悟对孩子过渡宠爱后患无穷,但是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学。因此,应当恩威并施、刚柔并济,必须要有家长、长辈的威严,但同时也应保有作为年长者的和蔼可亲。这一家庭教育原则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过渡溺爱子女的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在人生最初的幼儿时期,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榜样。幼儿阶段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此时的幼儿热衷模仿成年人讲话方式、行为举动,并且由于长时间与父母长辈相处,不经意间家长的许多做法就会影响幼儿,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幼儿模仿的内容。但此时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无法判断家长的做法正确与否而是依葫芦画瓢,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应当时刻注意自身行为是否符合对幼儿的要求,家长按要求做好自己远胜于对幼儿不停说教,父母的劣行极易影响幼儿将来的成长。家长自正己身、己身能正,才是对幼儿最好的教导。
(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兼顾在体育方面,要注意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体育锻炼,防止营养过剩,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不利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在品德教育方面,要根据社会对儿童青少年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做到适时适势;在智育方面,主要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阔孩子的知识眼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辅助以及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做到适时而教,遁序渐进;在美育方面,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创造美的意识;在劳动教育方面,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等。总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儿童的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把握好学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从而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