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众志成城守望相助首都志愿者奋战抗疫一线
(2022-05-27 18:16:00)(转载)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首都志愿者奋战抗疫一线
发表时间:2022-05-07来源:文明北京
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涓滴之力,护你我无恙。在北京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志愿者如同微火成炬。他们的故事是温暖人心的火光,值得被看见与铭记。
青春力量,彰显担当
在北京市朝阳区朝外街道芳草地社区,22岁的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学生杨智博作为志愿者,承担了为居民扫身份证登记工作。杨智博发现老年人多,就把说话声音提高一些,让老人能听清楚;现场人多、节奏快,他就反复提醒“拿好身份证,您往里走,保持两米距离”,提醒居民有序排队;为了避免出错,他扫描身份证后会和居民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交还身份证,再对下一步进行提示。天气炎热,在岗位上一待就是数小时的杨智博却为了避免上厕所而减少喝水,“我细致一些,居民就便捷一些。”
青年节当天,朝阳区朝外街道共有超过百名青年志愿者变身“大白”,参与核酸筛查志愿服务。他们在岗位上展现出勇于担当的青春力量。
迅速响应,闪送员化身志愿者
身穿白色防护服、头戴防护帽,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观林园,志愿者们就像社区里的“摆渡人”,不断往返于小区门口和居民楼间,为居民运送物资。闪送员史晓飞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入党16年的老党员,当得知观林园社区急需志愿者参与物资递送服务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管控期间,他承担起为居民运送医疗物资、日常生活用品和老人所需的食品药品等工作。虽然经常汗流浃背,但史晓飞从未放慢脚步,从早上7点直到晚上9点,每次当居民所购物资基本递送完毕后,史晓飞才回家休息。
60岁老党员在抗疫一线度过难忘生日
5月5日中午,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街道干部蔡秀福在何家坟西侧文化活动园核酸检测点度过了自己的60岁生日。从4月26日至今,他作为核酸检测点负责人,共统筹保障了七轮核酸采样,在本该退休的年纪,仍然坚守在防疫一线。
历经数次实战检验,蔡秀福带领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下沉干部、“老街坊”志愿者组织核酸检测,已经形成了默契,尽管每日检测量高达3000人次,检测点仍然秩序井然,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这个生日我终生难忘!”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收到生日蛋糕的蔡秀福满是感动,现场工作人员还一同为他唱起生日歌,没唱两句,蔡秀福的眼眶就红了,“感谢我的同事们,这个生日过得太有意义了。我们每个人都很辛苦,期盼疫情能够早日结束。”
坚守岗位,轻伤不下一线
自疫情防控以来,社区成为防控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作为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化四社区的主任,牛蕊更是以身作则,整日奔波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已是常态。4月29日中午,她在为居家人员送物资时受了伤,但也只是简单自行包扎,又投入工作。
这次摔伤其实比较严重,牛蕊的眼睛、手、脸、腿都有大块擦伤,但因为社区人手紧缺,她又是主任,是大家的“主心骨”,所以坚持不去医院,套上防护服继续工作。
“牛主任她什么都做,穿上防护服为测核酸人员登记、陪同医生给密接者上门做核酸、给居家观察户送菜倒垃圾、社区内消杀,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她是和我们一起排班的,我们换班的时候还能休息休息,牛主任不休息,她一直都在。”社区一位党员志愿者说道。
主动请缨,八旬老党员奔赴一线
头发花白、亲切和气,身穿显眼的蓝色志愿者背心,在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街道苏荷雅居社区,做核酸的居民常能看到这个忙碌的身影。
“五一”期间,北京猝不及防遭遇了一场疫情“倒春寒”,防控形势趋紧。随着大规模核酸检测进行,社区志愿服务人手紧缺。九棵树街道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宿进忠主动请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起初,苏荷雅居社区考虑到宿大爷年岁过高,怕他身体吃不消,便想婉拒宿大爷的要求。然而,还没等居委会工作人员通知,宿大爷就早早来到居委会报到,还自己准备好了参加志愿活动的装备。“你们放心,我身体不错,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儿没问题。”宿大爷一再主动要求。
查码、测温、人员疏导、维持秩序......在苏荷雅居社区核酸检测现场,宿进忠主要负责协助和引导社区群众。细心的宿大爷会格外留意队列中的老年人、行动不便和带小孩的居民,帮他们与排在前面的居民沟通协调,让他们能走“绿色通道”。在宿大爷的示范感召下,8名社区志愿者加入其中,与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一同积极参与社区防疫。
有一份光我就要发一份热
张春龙是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老兵服务队志愿者中的一员,这两天,他一直在村内核酸检测点位帮着维持秩序、扫码录入,“请大家在排队时保持好间隔,前后都得拉开距离......”像这样的话他每天都得不断地给村民叮嘱,当被问及协助高频度、大范围的核酸检测工作是否会感觉辛苦时,他坦言道:“真谈不上啥辛苦的,这么多年在部队咱练的就是这,遇到需要咱的时候咱就得上,力所能及地多做点事儿。”
像张春龙一样的老兵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身着“绿马甲”,分散在镇域村落的各个防疫一线岗位上,仿佛站岗坚守的哨兵,只背影就让人有满满的安全感。“部队是个大熔炉,多年的军旅生涯就是不停地锤炼,曾经国家和人民培养了我,我就想着只要被需要,有一份光我就要发一份热。”其中一位老兵志愿者说。
纪检战士化身社区志愿者
萤火虽微,愿为其芒,面对疫情来袭,从4月24日以来,赵东明就没有回过家,在非常时期,作为两个幼儿的父亲,他逆向前行、义无反顾地加入北京市延庆区三里河小区封控区和管控区志愿服务者队伍中。
连续几天,赵东明和其他志愿者披上“战甲”,化身“大白”身着防护服和护目镜,赵东明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为居民送物资、收取生活垃圾,既当“快递员”又当“保洁员”。由于防护服穿脱极其不便,他只能尽量少喝水、忍着不上厕所,经常是一天过后腰酸背痛。就这样,还是会在常规任务完成后,给小区里的老人、病人打个电话,问问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家里的药品食品还够不够,真正把封控区的居民当作自己的“亲人”。
“我不仅是纪检监察工作者,更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要冲在前面。全力以赴协助开展封控区志愿者工作,是我们践行‘为群众办实事’的体现。”赵东明同志坚定地说。
千万人平凡的善良和奉献簇拥成驱散疫情阴霾的光辉。疫情当前,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志愿者用温暖的坚守聚集起强大力量。
感谢每一位守护一方的抗疫勇士!向你们致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