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骨骸为什么会影响后人

分类: 风水专题 |
要说明这个问题,咱们先从阴阳和魂魄说起。
阴阳论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智慧结晶,具有宏观、概括、归纳和辨证的唯物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五种最基本物质。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中国古代医学,其理论基础就是建立在这种阴阳五行学说之上。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用阴阳五行学说阐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几千年来,为人类的救死扶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就是西医昌盛的今天,一些西医不治的症候,在中医的调理下屡有奇迹发生。
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很早,据说远古时代就有。由于殷周之前文献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追溯其更早的情况。殷周之后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有:《诗》公刘: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说文》:阴,暗也;阳,明也;〈庄子〉:易以道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等等。当然,论述最精深的要算〈周易〉了。
说了这么多有点扯远了。回到正题,阴阳其实是古人认知世界的总纲,用以归纳描述事物属性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是统览全局、大处着眼对万事万物属性的归纳与总结。比如天地、冷热、明暗、雌雄等。物物都有阴阳,比如山体朝阳面为阳,背阳面为阴;风来懒缓为阳,风来峻急为阴;计算机软件为阳,硬件为阴;电荷正极为阳,阴极为阴;以及人之思维精神为阳,肉体为阴等等。
魂魄论
鬼魂之说与阴阳五行学说一样,很早就有。在殷虚的甲骨卜辞里,鬼字就多次出现,且有“死者魂也”的意思。
《左传.昭公七年》子产到了晋国,赵景子问他:“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產曰:“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馮依於人,以為淫厲,況良霄,我先君穆公之冑,子良之孫,子耳之子,敝邑之卿,從政三世矣。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馮厚矣,而強死,能為鬼,不亦宜乎?”
杜预注解说,“魄,形也”,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附形之灵,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气之神,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是魄在于前,而魂在于后,故云既生魄,阳曰魂”。
〈礼记.郊天下〉也说,“魂气归天,魄形归地”。
通过古人以上的描述,说明人的肉体就是一幅无知无识的躯壳而已,有魄附之才有耳目心识手足运动这些基本的动物功能,有魂附之才有精神性识以及渐有所知的思想和智慧。并且魄的本质应当是有形的质,而魂的本质则是无形的气。魂魄一起附着于肉体完成了人的一切功能。人死后魂气归天,而魄形归地。
这种观点本来是自然的、唯物的,但是后来被各种宗教利用,并进行了神话,说死后灵魂可以上天或者下地狱等等。辟如外国的基督教;又如中国道教与佛法,就把魂分成三种,魄分成七类,称为三魂七魄。这种说法是否当真,那是宗教的事,有待大家进一步去研究,说这些已经离题太远,咱们按下不表。
其实通过上面子产说伯有为鬼的故事,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出,人活着的时候能力大,或者意念执着,死后魂魄的影响力也较大。比如暴死的人魂气郁结,不能归天或者归位,而是飘浮于人间,弄出一些动作,或是附体于一些阳气衰弱的人,那就是传说中的闹鬼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很多灵异事件,其实多数都与鬼魂有关。
上节说过,中国古人的阴阳五行理论,是统览全局的归纳与总结。以人而言,人的肉体是阴,魂魄是阳。其实魂魄还可以再分阴阳,那就是:魂是阳,魄是阴。而魂阳本身还可以再分阴阳,人活着魂附着于人体而具有的精神性识以及渐有所知的思想和智慧是阳,是阳中之阳;人死后魂离开人体而四处飘浮的气为阴,是阳中之阴。魄也一样,阴魄也可以再分阴阳,魄在人体中所具有的耳目心识手足运动等功能是阳,是阴中之阳;而魄在人体中的具体物质本身是阴,是阴中之阴。好了,这一节大家只要记着魂是一种无形的气,魄是一种有形的质就可以了。
感应论
中国古贤很早就知道宇宙万物是有规律的,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周易〉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有句成语叫铜山西崩,灵钟东应。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汉朝时的一个典故。一天,汉朝未央宫的铜钟无缘无故发出声响,汉武帝问其缘故,东方朔说:这是用以铸造铜钟的铜山崩塌了,因为这个钟是出自铜山,子母相应,所以发出共鸣。数天后,西蜀传来奏折,说西蜀的铜山崩塌。按时间推算,正是未央宫的钟无故自鸣的那天。汉武帝感叹造物的玄妙,铜钟乃铜山所出,能够感应而共鸣,何况是人乎?
春秋时,孔子的弟子曾参,对母亲特别孝敬,因常游历在外,母亲想他回来时,就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就感到心痛,知道母亲身体有损,便赶回家中,慰问母亲。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会有类似的体验,在亲人有重大事情发生时,他虽在千里之外,也会表现得焦燥不安,心烦意乱,甚至恶梦惊醒等。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感应现象。
如果说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着重于统览全局的归纳,而现代西方科学则是着重于某一事物的局部观测和研究。现代科学提出的量子纠缠理论,其实也就是一种感应现象。量子纠缠理论认为,当两个量子发生纠缠时,不管它们相距有多远,都会产生信息同步。也就是说,小到一个电子,大到一个人,都可以变为信息态,实现瞬间传送。你跟亲人之间的心灵感应,也可以通过同频率的信息纠缠,实现远距离的信息获取,这就是量子纠缠。
理解了以上的感应现象,那么,祖先的骨骸会影响后人的吉凶祸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葬经》说:“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
意思是说,生气行于地中,萌发而生长万物。人体生于父母,父母骨骸得五气之滋养,必遗荫于后人。狐首经中说过,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所以铜山在西方崩裂,东方未央宫的铜钟就会响应。春天一到,木感其气,枝繁叶茂。粟藏于室内,季节一到,就会发芽。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感应现象。
上文说过,人是由肉体和魂魄两部分组成的,魂是气,魄是质。人死后魂气归天,魄质随肉体骨骸入地。而入地之魄,如果得到宇宙生气的滋养,必然温润繁昌,从而通过感应,荫庇其后人枝繁叶茂,昌盛兴旺。反之,如果煞气入墓,则阴魄不安,从而感应后人灾祸贫穷,漂零冷退。这就是先人骨骸影响后人吉凶祸福的道理。
呵呵,古人早已宏观揭示,今人犹在量子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