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秦可卿(连载)三

(2013-05-21 01:36:50)
分类: 逸话红楼
    二,秦可卿的死讯传来,贾府上下的反应让人捉摸不透。《红楼梦》里是这样描述的: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这句话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书上说,秦可卿染病已经有些日子了,而且越来越严重,王熙凤甚至让尤氏早些准备她的后事,可见已经是下了“病危通知书”的。那既是如此,秦可卿的死应该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贾府上下是早知道的事,可是她的死讯传来,却为何“无不纳罕”,更何谈“都有些疑心”云云。可见秦可卿的死,绝不只是简单的病死这么简单。也许,贾府上下对于秦可卿的死,也是疑云密布,浮想联翩的。

    三,对于秦可卿的死,宁国府的这些当事人的反映各异,也让人生疑。先看贾珍,简直如丧考妣,痛不欲生。那形势,倒不象是死了个儿媳妇,更象是死了老婆一样。书上说贾珍哭的泪人一般,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听听这话说的,倒是在他的内心,秦可卿的位置远远高于他的儿子贾蓉。好象贾蓉死了,都没什么打紧,就是别死了这儿媳妇。在古代,儿媳妇再能耐,在做公爹的心里,也超不过儿子去,即便儿媳妇死了,大不再找一个好的,这算不得什么天大的事。贾珍的悲伤已经远远超出了作为一个公爹该有的一种范畴。另外,贾珍对秦氏之死的悲伤痛惜还表现在他倾其所有地对秦可卿葬礼的大操大办上。此处就不赘述。用他的话说,“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与贾珍对秦氏的死异乎寻常的热心相比,尤氏的反应就显得有些冷淡。书上说,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可见,不管真病假病,对于秦氏的死,她这个婆婆成了冷眼的看客。她的病也病的真不是时候,有些蹊跷,前日还在和王熙凤商议秦氏的病情,怎么一转眼就病了呢?

    还有贾蓉,对于秦可卿的死,他作为丈夫,应该是最悲痛的。还有秦可卿的葬礼,其实他是最应该上心卖力的。可是恰恰相反,秦可卿的死对于贾蓉,仿佛没事人一样,连片言只语的忧伤在书中都没见到。而整场声势浩大极尽奢华的葬礼,基本上与他没有半点关系。这太不正常了。可见,在贾蓉的心里,秦可卿并不是他的老婆,他对于秦氏与自己老爸的那点破事早以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了。由你们去吧。对于老爸的不齿行为,他敢怒不敢言,他太怕自己的父亲,只能选择听之任之。而对于秦可卿的死,他虽不至于拍手称快,但适当来一下沉默无声的抵触总还是可以的。所以,在整个这件事上,他的态度极其冷淡,其实也是向贾珍表示一种无声的抗议。

    四,秦可卿死后,秦可卿的贴身丫鬟瑞珠撞死。瑞珠很可能是在天香楼撞破了贾珍和秦可卿的奸情,不得不自杀以逃脱贾珍的报复。另一个小丫鬟宝珠自愿做秦可卿的义女,摔盆尽孝替秦可卿守灵,永远不再回到宁国府。也是因为她撞见了“爬灰”,用做义女守灵逃脱贾珍的秋后算帐。脂砚斋评语是:“补天香楼未删之文。”在已经失传的“靖本”脂砚斋评石头记上,有“遗簪”、“更衣”的脂砚斋评语,很显然就是指这段具体描写。天香楼这个地方,表面上是贾珍“静养”的地方,其实是贾珍避开尤氏玩弄女性的地方。

    五,贾珍安排和尚道士做法事,“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贾珍在天香楼解什么冤?洗什么业?当然是解秦可卿吊死之冤。他心里有鬼。为何要洗业?当然是洗自己爬灰之业。他心里有愧。既有鬼,又有愧,所以他要在犯事的地点天香楼大做法事。脂砚斋的评语是:“删却,却是未删之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