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第一道场南京定山寺

标签:
旅游图片原创 |
分类: 游记 |
定山寺位于浦口定山狮子峰下一箕形山坳里,背山面江,远望如群山之大门。定山寺始建于南梁天监二年(503年)由梁武帝萧衍拨款建造,赐名定山寺并赠与“戒行精研,锡周南北”的高僧法定,六合山也随之更名为定山(浦口在明洪武九年前隶属于六合县,今六合区),六合名即出于此。时为江北第一古刹,与江南栖霞寺、鸡鸣寺齐名。
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系南天竺香至国第三王子,时传教于中国广州,受梁武帝邀请至国都建康(南京)询问佛学,因教乘不合,达摩于梁普通元年(520年)离梁北上,折荻一苇渡江至长芦寺(今大厂,隶属六合区),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明冯浩有卓锡泉诗曰:“天竺东西意未知,世传卓锡此山陲。九年面壁缘空幻,一苇横江也自奇。梵宇至今留法像,清泉自古说波斯。乘闲有约来登眺,莫遣钟声一皱眉。”后达摩去河南少林寺,创立佛教禅宗。先有定山面壁,后创少林禅宗。达摩渡江后,曾在定山寺驻锡,面壁苦修,后来才去了少林寺。所以,定山寺是禅宗的祖庭,是中国达摩第一道场,被誉为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寺,实不为过。
定山寺屡遭战火,屡毁屡建,于1954年毁于洪水。2012年定山寺复建开工,计划复建面积约3万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寺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禅堂等。定山寺采用唐朝建筑风格,为全木结构,所用木材全部为进口非洲红花梨。因经费问题,寺庙复建工程尚在进行中,但主要建筑已大体将要完工。
大雄宝殿早几年就已完工,“金厢斗底槽”平面形式,重檐庑殿顶,唐代建筑风格,气势非凡。大殿共七开间,长
东侧山体建有万户吉祥钟亭一座,内置巨钟一座,钟亭后建有药师殿。登药师殿二层,可观狮峰岭秀,古刹于青山掩映中,更显幽静。药师殿下层为定山艺术馆,内为禅师画室。
达摩至定山寺后面壁修行,至今留有许多遗迹。在定山狮子峰下,有一较为突出的崖石,后人称为“达摩岩”。在达摩岩下的“面壁处”留有达摩“宴坐石”,石上达摩的趺痕、掌痕清晰可见。这些遗迹多已被采石破坏,现达摩堂后有“达摩岩”和“宴坐石”,虽也形似,但已非原物。原崖壁上应有“定山石”摩崖石刻。
卓锡泉仍存。传说达摩思念家乡西域泉水,以杖卓地得至今仍汩汩流淌的卓锡泉。该泉至今涓涓而淌,由地下涌出,泉水清澈甘冽。
定山寺遗址后现存庄昶墓。庄昶(1437-1499)字孔旸,号木斋,晚号活水翁,浦口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后授翰林院玦泡。明成化三年,庄昶因反对皇帝朱见深元宵节大张灯火,不仅不写青词进赋,反而上呈《培养圣德疏》,从而得罪宪宗,被贬官,时称“翰林四谏”。后隐居定山30年。有一诗碑则立于墓侧,诗云:“此老生平铁做肠,诗篇每带梅花香。若知出处唯渔父,自信粗豪过楚狂。江海高风元滚滚,乾坤正气尚堂堂。至今人到坟头上,松柏常时有雪霜”。诗句高度赞扬了他的才华和浩然正气,颇能使今天的南京人引以为豪。
一座千年古刹,深藏于深山秀林之中,作为达摩第一道场、禅宗祖庭的定山寺,毗邻老山、四方美术馆、佛手湖和珍珠泉,与著名的蜂巢酒店仅隔1公里多。于此观景、禅修、养心,感受老南京人庄昶孤傲之气,不失为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