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史的梳理与开发研究方案
(2013-04-28 11:51:27)
标签:
小学数学史梳理开发研究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小学数学史的梳理与开发研究
峨眉二小陈全华数学工作室
一、问题提出
现代数学教育观主张在“做中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亲历知识生长的过程,前提要了解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可以说就是要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历史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其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为我国数学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在现代文明的传播和数学教学中,要渗透与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相关的知识,即数学史的知识。并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和现行众多“课标版”教材可以看出,数学史和相关数学知识的历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另外,从“国际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的兴起到我国两次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的召开,都说明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对数学史的研究都非常多,成果也很丰富,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借鉴的资源。但是,作为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数学史教育,少有深入的研究,对数学史知之不多,对所教数学知识的渊源一知半解,对教材编排的相关内容如“你知道吗?”等视而不见,或者让学生自学了事,一带而过等问题,说明了在实践层面上,当前缺少适合小学生的浅显易懂、趣味横生的数学教学的史料,教师又很少深入地挖掘,在教材的开发和创造性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此,根据我校数学教学实际,工作室拟定开展“小学数学史梳理与开发研究”。
二、概念界定
数学史: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哲学、文化、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梳理与开发:教师准备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很多数学史方面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而亟需适合教师课堂教学使用的三次文献。梳理与开发就是根据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科学地把教材内容和数学历史知识整合成适合教师课堂教学使用教学材料。
三、研究目的
1、帮助教师了解、认识、感受数学史,理解领会小学数学史梳理与开发的现实意义。
2、通过收集、整理、开发相关小学数学史,丰富教师数学史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梳理与开发小学数学史,让数学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为来年有关数学史的有效课堂渗透奠定基础。
四、研究原则
1、准确性原则:资料本身应是可靠的,对资料的梳理与开发是准确无误。现在有比较多的学生读物有随意编撰历史故事,以至是歪曲历史的。要想让数学史知识保持生命力,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让学生确信这些史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而不是随意编造的。
2、有效性原则:资料必须具有明确的数学教学价值,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能仅仅为历史而历史。
3、适度性原则:对史料的应用要适度。不可为历史的兴趣而铺张史料,所选史料在数学内容上应适度,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
4、启发性原则:史料的选取应具有启发性,具有数学史的内涵,便于推广和应用,而不能仅供模仿。
五、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史梳理与开发的目标、途径与策略。
2、小学数学史校本教材(教师用书)。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中广泛收集、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吸取真实、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研究内容。
2、经验总结法:研究中在广泛实践材料的基础上,深化、提炼、揭示其内在规律,以上升到教育理论层次予以总结,形成研究成果。
七、研究措施
1.工作室成立课题组,下设一至六年级课题研究小组,各年级备课组长为小组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资料共享,协同作战。
2.组建以全校数学教师人人参与的QQ群和峨眉二小陈全华数学工作室博客,及时收集、整理、发布相关文献资料,针对在数学史知识的梳理与开发中的疑惑、问题、案例等进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3.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和小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史梳理与开发的目的、途径和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活动。
4.课题组活动制度化,对小学数学史梳理与开发的实践情况进行及时反思、研究、调整,收集、整理典型案例,丰富和完善相关管理意见,提炼和形成相关的研究成果。
七、研究周期
1、研究对象: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至六年级上、下册《数学》。
2、研究周期:2013年2月——2013年10月,历时一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4月)。
1.组建课题组,完善研究制度,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2.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申请立项。
3.组建以全校数学教师人人参与的QQ群和峨眉二小陈全华数学工作室博客,营造研究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
1.课题组组织教师按方案计划进行实验。
2.搜集与各册教材内容相关数学史知识进行梳理、编排,及根据学情进行二度、三度开发。
3、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措施,调控指导实验。
4.召开课题研讨会,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个案、教学论文比赛,课题组收集、提炼、物化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提炼物化成果,形成《峨眉二小小学数学史梳理与开发成果集》。
2.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3.结题鉴定。
八、研究成效
1、研究成果
(1)小学数学史梳理与开发的必要性。
(2)小学数学史梳理与开发的目标、途径和策略。
(3)小学数学史梳理与开发相关论文。
(4)小学数学史教育的案例集、光盘等(校本教材)。
2、效果预测
(1)教师方面
了解小学数学史教育缺失的现状及成因,认识到当前小学数学史教育的弊端与滞后,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同时,增强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理论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学校方面
改进学校数学教育工作的缺失和不足,使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学研究氛围更加浓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九、组织管理
1、指导组
葛秀珍 峨眉山市绥山二小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陈全华 峨眉二小数学工作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3、课题组
陈全华:峨眉山市绥山镇第二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四川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负责制定和完善研究方案,组织实施研究活动,指导实验过程。撰写研究报告。
王建明:峨眉山市绥山镇第二小学副教导主任,小学一级教师,乐山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协助提出课题,协助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实验过程指导,提炼、物化研究成果。完成工作报告。
邢淑容:峨眉山市绥山镇第二小学低段数学组教研组长,小学高级教师,四川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负责收集、整理一、二、三年级数学史料案例。
范晓琼:峨眉山市绥山镇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乐山市数学骨干教师。负责收集、整理四、五、六年级数学史料案例。
十、经费预测
该项研究预计经费为30000元。主要包括设备费、咨询费、打印费、差旅费、会务费及其它费。
十一、参考文献
[1]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导论[M].北京: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