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w690/003z66Bsgy6RUWy2SK652&690
http://s9/mw690/003z66Bsgy6RUWyt8IE68&690
http://s6/mw690/003z66Bsgy6RUWyQhpz35&690
http://s3/mw690/003z66Bsgy6RUWzeZPA72&690
这是一个大型铜印章,边长88毫米,高53毫米,厚度10毫米,重量666克。有“颜卫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礼部造“边款。
按:朵颜卫,明朝”兀良哈三卫“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牧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绰尔河流域。因朵颜山得名。宣德、正统以后南迁至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以南及河北省北部长城外。16世纪中叶后依附于蒙古喀喇嗔(喀喇沁)部。
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建平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和宁城县等地,都是明代朵颜卫人生活过的地方。
”兀良哈三卫“是明洪武时期设立的以蒙古部落为主体的三个羁縻卫,分别是泰宁卫(自称“往流”,今译翁牛特)、朵颜卫(自称“五两案”,今译兀良哈)、福余卫(自称“我着”今译乌齐叶特)。三卫封设泰宁卫是首事者,其首领辽王阿札失里是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后裔,地位显赫 、实力雄厚。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三卫唯泰宁卫马首是瞻。
三卫与明朝一直保持着通贡互市的关系,但同时与蒙古本部及瓦刺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政治上摇摆于明、蒙之间。因此,终明一代,兀良哈三卫既为明蒙双方所利用,也不免为其打压侵掠。
明中期以后,泰宁卫渐趋衰落,朵颜卫强盛,泰宁卫受朵颜卫控制。时间在明正德中期,辽东边外地域亦遭其蚕食。泰宁卫革干帖木儿一系以联姻方式附属朵颜卫,后融合其中。
此印章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后来资料显示还有二枚:一枚为驻日本公使所藏、一枚为陕西巡抚所有。这两枚流落民间的铜印章,到了藏家后人手里就被出卖了,驻日公使家藏品现在出现在网上(标价36000元),本人藏的这枚即从陕西得到。
三枚传世印章中有真有假?谁真谁假?有三种情况:一,黑龙江博物馆的是真品,其余两枚为假。如果这样,另外两枚包浆熟旧、传承有序,不能接受;二,陕西、日本公使的藏品为真,黑龙江博物馆藏为假。更加难以让人信服;三,此印章原来就铸了三枚,三枚皆真。看来这种可能性最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