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之后,“能者为师”

(2022-06-14 18:07:24)

例如,我在教《白杨礼赞》一课时,教到一半,一个学生举手提问:
在 《 白 杨 礼 赞 》 中 , 茅 盾 先 生 赞 美 白 杨 树 的 好 , 但 是 我 认 为 白 杨 树 是 不
成 材 的 。 而 楠 木 是 贵 重 木 材 , 为 什 么 茅 盾 先 生 贬 楠 木 赞 白 杨 树 。 这 是 不
是 言 过 其 实 了 ?
这就是我的“教”作用于学生,她又给我反馈。
为了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她就从课桌里拿出一本书来,是《猎人笔记》,
用田园作家屠格涅夫的话来论证她的观点。然后我让她把这段读一读,
她读了之后说:白杨树的叶子硬的像金属,枝条也不美,只有夕阳西下
的时候有一点点美感,因此茅盾先生讲话着实是有点言过其实了。
这里就是她作用于我,于是我回复她:
你 这 个 问 题 问 得 很 好 ,但 是 你 还 没 有 学 下 去 ,这 篇 课 文 才 学 了 一 半 都 不
到 , 你 继 续 学 下 去 会 有 另 外 一 种 感 觉 。 这 里 写 的 景 是 为 了 抒 情 , 用 了 象
征 性 手 法 写 作 ,景 随 情 移 ,描 写 的 客 观 的 景 是 跟 随 作 者 主 观 的 情 而 变 动
的 。
这是我们师生的互动,但是她的这个问题可引发其他同学提出更多问
题,她是一个发光体,辐射到其他同学。
其中有一个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学生说:
课 文 中 说 白 杨 树 , 不 是 树 中 的 好 女 子 , 而 是 树 中 的 伟 丈 夫 。 说 白 杨 树 是
伟 岸 、 正 直 、 挺 拔 、 严 肃 也 不 缺 乏 温 和 。 根 据 我 的 生 活 经 验 , 严 肃 的 人
是 使 人 敬 而 远 之 的 , 而 温 和 的 人 使 人 很 容 易 接 近 。 在 一 个 形 象 上 , 又 温
和 又 严 肃 , 这 里 是 茅 盾 先 生 用 词 上 的 疏 忽 吗 ?
这就是他又作为出发点作用于其他学生,其他学生都纷纷思考回答。同
时,他的这个问题,就促使我加强思考,教师的话一定要言之成理,持
之有故。我突然想到,《论语·述而》有一句对话:“子何人也?”“子温
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样才回答了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应该是网络式的,辐射性的,把所有的学
生都组织到教学的网络当中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