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2017-06-12 15:07:49)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标,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构建“135”互动高效课堂,结合我班的具体情况,特制订“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135”内涵:
“3”指三个关键:既先学后导、小组合作、
“5”指五个环节: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135”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1.预习先行
第一,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编排内容,能根据预习情况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前测习题,以此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三,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铺垫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
第四,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课前调查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第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具材料,提供开展课前实践的机会。
2.展示交流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展示预习成果,为其提供表现机会;
第二,教师要将学生按不同的层次及性格特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预习中存在问题开展分组讨论交流,不断培养合作精神;
第三,各学习小组要能根据讨论的结果,对各类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质疑问难;
第四,教师要能根据讨论交流情况,发现有利于学习的关键性问题,逐步明晰教学难点;
第五,教师要及时评价展示交流过程中反思预习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改进。
3.活动探究
第一,教师要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精心组织课堂活动,将其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的舞台。
第二,教师要能根据学科的特点经常性的开展课内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不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三,教师要善于适时创设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情境,以此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第四,教师要结合新知开展变式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递进;
第五,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鉴别,促进知识的生成。
4.检测反馈
第一,检测反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达到巩固、迁移新知的目的;
第二,教师设计的练习在形式上要体现灵活多变,练习的内容难度要适中;
第三,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能当场批阅学生的作业练习,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诊断指导;
第四,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设互测互评作业的机会,引导学生及时自我纠正;
第五,检测反馈的过程教师要不断进行现场巡回察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个别指导交流。
5.拓展提升
第一,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已有知识,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究拓展;
第二,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感悟,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不断呈现拓展资料,开阔学生视野;
第四,教师要精心设计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第五,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适时布置探究性作业,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