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你证我证,心证意证……”偈语浅解

(2018-04-17 08:02:48)
标签:

红楼梦

贾宝玉

文化

分类: 红楼十五钗

红楼梦“你证我证,心证意证……”偈语浅解

2018-4-17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在薛宝钗生日宴席上,贾母深爱戏班中的一个小旦和一个小丑,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说,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而心直口快的史湘云却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因此事,宝玉既惹恼了湘云,又得罪了黛玉。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从黛玉房里出来,“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想到“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遂翻身起来至案,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次日,黛玉、宝钗、湘云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至此形成完整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脂砚斋在此加入批语:“拍案叫绝!此又深一层也。亦如谚云:‘去年贫,只立锥;今年贫,锥也无。’其理一也。”

此偈的大致意思就是,你我彼此都认为领悟了,大家都想用心意去彼此领悟,但是却都没有领悟。可能只有在彼此不去刻意领悟的时候,才能真正领会对方。但如果能够根本无需“领悟”的,那才是你我心有灵犀的最高境界呀。(黛玉句)干脆把此“最高境界”也一并舍弃,那才真的是干干净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这里的“证”字是佛家用语,即指领悟、彻悟,又指印证、验证。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宝玉写下此偈,正是因为黛玉不懂自己之苦心才有感而发,同时也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爱情希望能够“无可云证,是立足境”的向往。所以,此时的宝玉还未能看破红尘切断情缘。而冰雪聪明的黛玉似乎却并未领悟宝玉的一片苦心一段痴情,认为何必寻愁觅恨,还是万缘俱寂万物归空才是彻底的好。

如果完全从禅宗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此偈可与禅宗常说三种境界做个对比。其中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指的是刻意寻禅而未得之意,犹如贾宝玉当初还纠缠在“你证我证,心证意证”之中,后来虽悟出“无证即证”,也依然不曾悟得禅机,也就是说“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是他刻意寻禅的过程;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一个似已悟道而实尚未得的阶段,贾宝玉“无可云正,是立足境”正好与此相对应;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瞬间永恒的突然悟道的空明境界,可与“无立足境,方是干净”相应。

至于黛玉后面以“至贵者是 ‘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相吻,确实不好臆度。如果说此问是黛玉用以试探宝玉,以黛玉之为人应不至于此;如果是黛玉特意想在众人面前表现一下她的灵气,则好像有其可能。所以,如果宝玉当时能“证”黛玉此番用意的话,以宝玉对黛玉之爱,当然会给黛玉这个机会。所以文中称宝玉无以作答,应该是故意为之,而黛玉也确实神气了一回。

难怪畸笏叟评说本回精彩时说:“前以《庄子》为引,故偶继之。又借颦儿诗一鄙驳,兼不写着落,以为瞒过看官矣。此回用若许曲折,仍用老庄引出一偈来,再续一《寄生草》,可为大觉大悟矣。以之上承果位,以后无书可作矣。却又作黛玉一问机锋,又续偈言二句,并用宝钗讲五祖六祖问答二实偈子,使宝玉无言可答,仍将一大善知识,始终跌不出警幻幻榜中,作下回若干书。真有机心游龙不测之势,安得不叫绝?”(据韩杰文汇《<</span>红楼梦>“你证我证,心证意证……”之偈语解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