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蒋玉菡(琪官)应该就是“宝玉之副”

(2018-04-10 07:36:41)
标签:

红楼梦

蒋玉菡

文化

分类: 红楼十五钗

蒋玉菡(琪官)应该就是“宝玉之副”

2018-4-10

我们都知道,在《红楼梦》中,晴为黛影,袭为钗副,那么,贾宝玉是不是也有“副”呢?答案是肯定的,蒋玉菡(琪官)应该就是“宝玉之副”。

那为什么说蒋玉菡是“宝玉之副”呢?我们都知道《石头记》中有很多谐音,蒋玉菡的谐音是“将玉含”,而“将玉含”在嘴里出生的人自然就是贾宝玉,所谓“衔玉而生”,蒋玉菡是贾宝玉的影子,也就是说他身上发生的很多事都应该是在影射宝玉,也能起到伏笔的作用。从哪里能看出他是在影射宝玉呢?

蒋玉菡的小名叫“琪官”,而“琪”字就有“美玉”的意思,从“琪官”这个名字看也是在影射宝玉!宝玉和他刚一见面,就特意将一块“玉诀扇坠”送给了他,也算是一种暗示,看来作者在设计这个角色的时候真是动了不少心思,不但名字的谐音说明了一切,而且他身上有很多情节都是在影射宝玉。

八十回以后故事里,我们都知道袭人嫁给了蒋玉菡,而袭人又是“宝钗之副”,“宝钗之副”嫁给了“宝玉之副”,影射着宝钗以后会有嫁给了宝玉。书中宝、黛、钗三个主角个个都有影射自己的“副”,这些“主副”身上发生的事情竟然能影射得如此巧妙!

“晴为黛影”,作为“黛玉之副”的晴雯,她的身上有很多黛玉的影子,所以书中指明两个人长得很像,在第七十四回里王夫人是这样说晴雯的:

“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

两个人不得长得像,连脾气都像,也都很刻薄尖酸,都跟宝玉吵过架,但又都与宝玉关系很好,而且两个人都得过病,宝玉对她们俩个都非常有感情。在第六十三回的开夜宴里,黛玉抽的签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而晴雯死后宝玉为她做了《芙蓉女儿诔》;晴雯之死也是在影射黛玉早亡,作者用了非常奇妙的幻笔。将晴雯和黛玉两个人巧妙地影射到一起,人们相信黛玉之死应该与晴雯之死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说作为“副”的晴雯之死是“主”的黛玉的伏笔。

“袭为钗副”,袭人是“宝钗之副”,袭人身上的主要地方都是在影射宝钗,两个人的相似点实在是太多了:

一、在前八十回中,袭人以贤著称,而宝钗的名声也很好;

二、两个人都比宝玉大,一个是袭人姐姐,一个是宝姐姐;

三、两个人都曾经极力讨好过王夫人,而且都是采用了非常规的手段;

四、袭人曾多次劝过宝玉改掉坏毛病,宝钗也时常劝宝玉读书上进考取功名;

五、两个人都不是贾家人,也都有母亲和哥哥;

六、袭人在前八十回里跟宝玉“初试云雨情”,而后面的故事里宝钗嫁给了宝玉。

两个人相似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在八十回以后应该两个人还有更多的影射内容。

我们都知道袭人后来嫁给了蒋玉菡,在第五回袭人的判词里讲得很明白了:

堪叹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优伶”就是指琪官蒋玉菡,过去把演员称为“优伶”,后来日本学会了这种叫法,一直延用到今天,现在日本还称女演员为“”。书中“优伶”也就是戏子,但应该不是一般的戏子,相当于现在的表演艺术家。

明末的时候社会风气相当开放,估计跟现在的日本确有一拼。在第六十三回里贾蓉说过这样的话:

“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

这应该明显就是明末的风气,而且贾蓉将贾家跟汉朝和唐朝来类比,应该说是这是在暗示贾家象征的是明朝。有人考证过,在康熙中后期之前,男女都是可以在台上演戏的,所以大家可以从《红楼梦》里看到的十二个小戏子都是女孩儿。

后来在清政府的管理下社会风气日趋保守,开始限制女人登台,只有男人可以在台上演戏,所以我们看解放前的京剧中的旦角都是男人演的,由男人反串女角,也成了中国戏剧的一绝。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小戏子的性别也应该是鉴定小说故事背景的证据之一,应该也是明朝社会风气的一个特征。

蒋玉菡这个“优伶”有什么特别的呢?

在第二十八回里,蒋玉菡一出场,就介绍他是唱小旦的。那时候居然也有反串,女人们当时既然可以登台,可为什么放着不用而非得用男人装女人呢?看来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好就另类,估计多半后来泰国人民将这一奇怪爱好进行了发挥,从而支撑了现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蒋玉菡应该是那种身上阳刚气不足,阴柔味有余的男人,属于职业病,这一点与宝玉很象,宝玉天天在女孩儿堆里混,也是很缺乏男人味。宝玉对蒋玉菡表现得非常暧昧,宝玉怎么男女通吃呀?先是跟秦钟,现在又跟蒋玉菡,两个都是英俊的男子,严格来说是男孩儿,宝玉骨子里也挺好色的!可能是因为他身边女孩儿太多的原因,天天吃肉也得腻,所以得时常换换口味,这才叫“朱门酒肉臭”呢!

蒋玉菡酒令的酒底是“花气袭人知昼暖”,直接点出袭人来,搞得薛蟠在一旁直起哄,蒋玉菡搞明白这其中的原因以后赶紧向宝玉道歉,于是接下两个人直接开始勾搭,实在令人瞠目结舌。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少刻,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便随了出来。二人站在廊檐下,蒋玉菡又陪不是。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叫他:“闲了往我们那里去。还有一句话借问,也是你们贵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他在那里?如今名驰天下,我独无缘一见。”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宝玉听说,不觉欣然跌足笑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今儿初会,便怎么样呢?”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诀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琪官接了,笑道:“无功受禄,何以克当!也罢,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两个人发展也太快了吧?难怪在第三十四回里薛蟠对他们两人是这样评价的:

“那琪官,我们见过十来次的,我并未和他说一句亲热话;怎么前儿他见了,连姓名还不知道,就把汗巾子给他了?”

无论如何,薛大傻子的这一观点是应该支持的,这宝玉不但男女通吃,而且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夺人所爱,光知道自己大口吃肉,也不说给人留点汤,这样看来薛蟠没因此跟他急已经算是很仁义了!要知道之前在学校里薛蟠曾经跟宝玉争过秦钟,只不过这段文字丢失了看不到,但我们还是能通过一些地方领略到这个情节。在第三十四回里,宝玉因为蒋玉菡的事被父亲打,而宝钗怀疑是薛蟠吃醋在后面捣得鬼,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

“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隐隐地感觉到一帮大老爷们之间为男色争风吃醋的味道,而且居然还是“闹的天翻地覆”,让人感觉口味实在是太重了!也就是说宝玉见到俊俏的男人就打歪主意,如此看来柳湘莲也跑不出他的魔掌了。而后来蒋玉菡居然被宝玉勾搭得离家出走,看来后来男人之间搞起来也是激情无限呀!

蒋玉菡这个“优伶”的角色就这样闪亮登场了,可他后来的戏几乎没有,只是在宝玉挨打的时候被再次提及,前八十回中就再也没露面了。不少人觉得这个角色有些奇怪,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会设计这样一个人物。他送给宝玉的大红汗巾子后来被宝玉系在了袭人的腰上,再加上他刚才酒令的酒底直接点出了“袭人”,所以这都成为袭人后来嫁给蒋玉菡的伏笔。(据兰国沧海客《红楼已完 —— <</font>红楼梦>影射终极大揭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