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何人“家住江南本姓秦”?

(2018-03-20 08:17:21)
标签:

红楼梦

传国玉玺

分类: 红楼十五钗

红楼梦中何人“家住江南本姓秦”?

2018-3-20

甲戌本《石头记》第七回前有一首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是回后半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有一条批语曰:“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这条很批语应该说是很到位的。

这首回前诗,人们一直无法能真正解读;这条很到位的批语,也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

这条批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曾经有“红学家”认为这应该是指历史上有一位叫做“秦玉”的姑娘,这个理解相当跑偏了!试想,一个叫“秦玉”的姑娘,怎么会是《石头记》(《红楼梦》)的“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呢?

其实,批语中的这两句诗出自《玉台新咏》刘缓《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

  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

  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发,袾小称腰身。

其中“未嫁先名玉”之“玉”指“和氏璧”,秦朝统一中国以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将“和氏璧”定为“传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这样看来,“传国玉玺”自然应该是“姓秦”!秦始皇本想着将其“传国玉玺”流传万世,可惜很快就亡国了,之后出现了天下大乱,大家争抢“和氏璧”的疯狂局面,人们都认为,抢到了“和氏璧”就意味着就可以做皇帝。在《三国演义》里孙坚不是用“和氏璧”向袁术借了几千人马的故事吗?而袁术得到“和氏璧”以后,天天想着当皇帝,后来居然称帝了!类似的事层出不穷,真算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于是古人把政权更迭、“和氏璧”易主嘲讽为“玉玺改嫁”,这才是“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的本意!也就是说,这两句诗中是将“传国玉玺”比喻为了一个经常改嫁的美女!

作者曹氏肯定是受此启发,在《红楼梦》中将“传国玉玺”描写为一个美男子,将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历史用两个女人争嫁这位美男子来形容,两个女人为之争风吃醋,互相勾心斗角,最后用贾宝玉被薛宝钗抢到手,来象征满清得到了大明的皇权和天下,江山易主,这样的比喻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所以,“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确实“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批书人说得很准确到位!

现在再来看第七回那首回前诗,可能就很容易明白了。

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个“家住江南本姓秦”的人自然是秦可卿了,因为她姓秦。但她一个女子怎么可能是“惜花人”呢?书中根本也没有这方面的交待呀?要知道在《红楼梦》中花都应该是特指女儿,说秦可卿爱惜女儿实在是说不过去!我们看头一句“十二花容色最新”,显义自然是薛姨妈托周瑞家的所送的十二支“拿纱堆的花儿”,隐义应该是将金陵十二钗比作鲜花。“不知谁是惜花人”这一句是问:谁会是爱惜花的人呢?所以直接就可以把秦可卿排除,因为从第一句来看,这个惜花人应该是在金陵十二钗之外的,而秦可卿却是包括在十二钗之内。实际上这个“本姓秦”的人应该指的就是“传国玉玺”,也就是宝玉,因为他才是本书中真正的“惜花人”!

这首回前诗应该也是受到《玉台新咏》刘缓《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中“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诗的影响,从“传国玉玺”的来历来看确实应该是姓“秦”!同时我们就可以合理地明白这首回前诗的内涵了!在第五回的仙曲《终身误》之中有这样两句: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表面上看是说宝钗与宝玉在后回的结婚是“金玉良姻”,但宝玉却在婚后一心想念与黛玉前生的爱情盟约。而从反面的故事来看,“金玉良姻”可以理解满清得到了大明的皇权,得到了大明的江山,那“木石前盟”又是在指什么呢?查《康熙字典》,其中的“盟”字有这样的解释:

【釋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

这个很让人吃惊!也就是说“盟”字本身就有“明”的意思,所以“前盟”就是“前明”!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说“木石前盟”而不用“木石前缘”的原因!更何况在第一回中介绍的“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的传说中也没有两个人有爱情盟约的介绍。相比之下有的人的解读就显得很想当然,主观而且牵强,比如这里这个“盟”字解读为“明血”,太想当然了,所以还需要多严谨的角度出发。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金陵(应天府、石头城)即今南京,历经两世,故曰“家住江南本姓秦”。

“木石”二字也非常有内涵,暗藏着黛玉的另一个层面的暗示。

崇祯皇帝一直被认为是明朝最好的皇帝,他勤政、节俭、不好女色,可惜生不逢时,所以让人感觉很可惜。当时的人们也用“风”来形容满清,所以才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样的“文字狱”,于是我们发现也可以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来形容崇祯,居然也非常形象!在第五十五回里凤姐这样评价黛玉:

“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

在第六十五回里,兴儿居然对黛玉也有类似的评价,看来这正是作者心中的本意:

“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

其实这都是在暗示明亡清兴的历史,“木秀于林”一句,也可以理解为同为属“木”的崇祯皇帝要比哥哥天启皇帝强,居然还有这层意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居然这么巧,用在崇祯皇帝身上很合理!

正因为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名字中含有“木”的人,所以书中的黛玉才说自己是“草木之人”,她与宝玉是“木石前盟”,第三十六回里宝玉梦中称之为“木石姻缘”!

这样看来,“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都说现在是满清统治的天下,可我只思念着朱明前朝!”又是一个“一喉二歌”的经典范例!这都是《红楼梦》中非常独特的地方,作者真不是一般的大才呀!

原本恩恩爱爱卿卿我我的爱情小说,居然能解读出刀光剑影、杀人无数的史书!奇怪吗?理所当然。《红楼梦》不是一名《风月宝鉴》吗?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文本写道:

那贾瑞此时要命心胜,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偏生在内就听见了,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众人只得带了那道士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

旁边伏侍的贾瑞的众人,只见他先还拿着镜子照,落下来,仍睁开眼拾在手内,末后镜子落下来便不动了。众人上来看看,已没了气,身子底下冰凉渍湿一大滩精,这才忙着穿衣抬床。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跑来,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