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虽与宝玉相似,但宝玉实乃以物拟人
(2018-03-19 08:44:58)
标签:
贾宝玉通灵宝玉传国玉玺文化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纳兰性德虽与宝玉相似,但宝玉实乃以物拟人
(2018-3-19)
乾隆皇帝一口气读完《红楼梦》后说 “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明珠何许人也?明珠就是纳兰明珠,康熙朝一代名相,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康熙二十七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病故。
纳兰明珠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纳兰性德,博学多才,从小就熟读诗歌书籍,文武双全。与乃父对权力的热衷不同,纳兰性德对名利看得很淡,即使身在官场,但内心却对官场的庸俗与虚伪充满厌恶之感。因为“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这句话,致清代许多人都认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就是纳兰性德。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跟纳兰性德确实很有几分相似,《红楼梦》作者也很有可能从纳兰性德身上找到灵感,塑造出贾宝玉这样一位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怪人。
虽然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相似,但贾宝玉有三个特点在纳兰性德身上是绝对找不到的,一是“衔玉而诞”,二是喜欢吃胭脂,三是“古今第一淫人”。
“衔玉而诞”,说的是贾宝玉的出生过程很奇怪,他生下来的时候嘴里就含有一块“通灵宝玉”,就是第一回提到的“无才可去补苍天”的蠢物,更奇怪的“通灵宝玉”上面还有字!
冲这个情节我们就不能说这本书是某个人的“自传”,古往今来哪有“衔玉而诞”之人?《红楼梦》是一本依托神话的小说,作者写贾宝玉“衔玉而诞”肯定不是写实,既然这个情节又如此怪异,所以这其中肯定有某种寓意,那到底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其实贾宝玉“衔玉而诞”应该是一个字谜!大家想想,“口”中有一个“玉”字,是什么字呢?是个“国”字!“国”字的繁体是“國”,“口”中一个“或”字。或有两个读音yù与huò,从口(人口)从一(疆界)从戈(守卫城池)。或和国是古今字,本义邦国、疆域;借指某人、有的。“玉”和或(yù)谐音,“衔玉而诞”便是“衔或(yù)而诞”,
作者为什么要用“衔玉而诞”来暗示一个“国(國)”字呢?有什么特别的含意吗?第三回林黛玉说过:“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可是书中从来没有说过宝玉的大名是什么,他一直只被称为宝玉,这不是很奇怪吗?他的名字也与贾家其他人很不一样,他的同辈人都是“玉”字辈儿的人,名字都是斜玉旁,比如“贾珠”、“贾珍”、“贾琏”、“贾琮”、“贾环”,而书中只提他的小名,而全书第一大主角却从来没有人提到他的大名!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想想他的大名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曾有专家经过一生的研究,最后最终确定了所谓的宝玉的大名,叫“贾珏”!令人无语。我们再来看:他小名叫“宝玉”,出生的过程中嘴里含块玉又指一个“国(國)”字,也就是说宝玉应该是指他前世不仅是一块“神玉”,而且还是一块“国(國)之宝玉”,什么是“国(國)之宝玉”呢?应该就是“传国(國)玉玺”!或者说他的小名叫“宝玉”,大名应该叫“玉玺”!也就是指皇帝用的大印!
贾宝玉的特点中还有一个奇怪的爱好,那就是“爱红”,书中关于这一点出现了很多次,生怕我们不知道。
贾宝玉前生住在“赤瑕宫”,现在住在“怡红院”,喜欢红色的“胭脂”,贾宝玉不仅喜欢玩这些东西,居然还喜欢吃胭脂!实在让人想不到天底下居然会有这种独特爱好的男人!应该说古今中外没有这样的男人。而袭人还劝诫他改掉“爱红”的毛病!这个大有深意!应该有两层含义,一个自然是说“红”暗指“朱”,也就是大明,而另一层呢?我们就得分析一下贾宝玉喜欢吃胭脂这一特点了!他的这个毛病书中有很多描写,第二回里写道: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在第九回里:
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
在第十九回里:
袭人道:“再不许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在第十九回里还有:
黛玉因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又道:“这又是谁的指甲刮破了?”宝玉侧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蹭上了一点儿。”说着,便找手帕子要揩拭。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内说道:“你又乾这些事了。乾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
在第二十一回里:
宝玉不答,因镜台两边俱是妆奁等物,顺手拿起来赏玩,不觉又顺手拈了胭脂,意欲要往口边送,因又怕史湘云说。正犹豫间,湘云果在身后看见,一手掠着辫子,便伸手来“拍”的一下,从手中将胭脂打落,说道:“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晚才改过!”
在第二十三回里:
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在第二十四回里:
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
在第四十四回里:
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乾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
贾宝玉这一爱好实在很奇怪,世间真有这样喜欢玩胭脂、吃胭脂的男人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什么呢?如果贾宝玉这个角色真的是在影射“传国玉玺”,那就很容易理解了,红色的胭脂就象征着“印泥”呀,皇帝的大印自然是喜欢印泥的呀?所以他不但喜欢吃,而且经常挂着红色的幌子来!所以喜欢玩胭脂、吃胭脂都是“传国玉玺”的特征。
在第五回里,警幻仙姑先向宝玉解释了一下男女风月之事,之后对贾宝玉说:“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警幻仙姑的话是何意?贾宝玉这个人淫荡吗?好像书中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描写吧?宝玉本质上是很单纯的,最多不过是意淫而已,虽然跟袭人“初试云雨情”,跟秦钟好像也有基友的关系,但与贾珍和贾琏等人比那简直就是天使了!贾宝玉怎么可能是“古今第一淫人”呢?这让贾珍和贾琏的脸往哪放呀?如果把“古今第一淫人”理解为“传国玉玺”或“和氏璧”就能理解了,也就是说这里说的不是“古今第一淫人”,而是“古今第一印”——“淫人”二字“切音”就是“印”,发音就类似“印”——
在修辞学上,“比拟”包括“拟物”和“拟人”两种类型,宋代魏庆之编著的《诗人玉屑》(卷九)中录有南宋诗人杨万里关于比拟的分类阐释:“白乐天《女道士》诗云,‘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此以花比美妇人也;东坡《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此以美妇人比花也。”《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其名,显然是以物拟人。
贾宝玉出生时口中就含着的那块“通灵宝玉”,它到底是什么身份呢?从表面的故事来看,“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在书中的工作好像应该是一个随行记者作用,它把在贾家所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所以此书被称为《石头记》。但松樵觉得“通灵宝玉”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它影射着宝玉的身份,宝玉本拟人化的玉玺,而“通灵宝玉”影射的是他的“传国玉玺”的玉质原型,或者说是贾宝玉的标记或象征,但二者绝不能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