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傅秋芳香菱贾桂文化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红楼傅秋芳:曹氏高吭讴歌的千古忠义女儿!
(2018-1-31)
谈论千古忠义之士,春秋晋国程婴无出其右。曹氏显然敬仰忠义之士,所以他在《红楼梦》中无情鞭笞两匹“中山狼”孙绍祖、贾雨村的同时,高吭讴歌贾府曾经“济困扶贫”的老媪刘氏,贾宝玉“遐思遥爱”的千古忠义女儿傅秋芳。
千古忠义之士程婴救孤故事见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赵氏家族遭难。司寇屠岸贾追究刺杀晋灵公主谋,罪名加在赵朔之父赵盾身上,把赵氏全族诛灭(有一说法是,赵朔当时并未被诛,后被屠岸贾假传灵公之命而自杀)。当时只有赵朔妻子庄姬幸免于难,因为她是晋成公之姊,得以避祸宫中。庄姬公主身怀六甲,若是生男,则赵氏不灭。因此,保全和绝灭赵氏两方,都盯住了这个尚未出生的遗腹子。
此时,公孙杵臼见到程婴,问程婴为什么没有为朋友殉难,程婴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这时程婴虽然已抱定殉难的决心,但却是把保全赵氏后代放在了首位。二人心意相通,遂为救援赵氏后代结成生死之交。
不久,赵朔妻庄姬公主产下一个男孩。屠岸贾风闻后,带人到宫中搜索。庄姬公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面,又幸亏婴儿没有啼哭,才躲过了搜捕。为寻万全之策,程婴找到公孙杵臼商量办法。公孙杵臼提出一个问题:个人一死难呢,还是扶持孤儿难?程婴回答:个人一死容易,扶持孤儿难。于是公孙杵臼说出一番计划,请程婴看在赵朔对他的深情厚谊的份上,担当起扶持孤儿的艰难事业,杵臼自己则选择先去赴死。
计划已完,他俩谋取别人的婴儿(一说是程婴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包上华贵的襁褓,带到山里藏了起来。然后程婴出来自首,说只要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告密获准,程婴带着人去捉拿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公孙杵臼见了程婴,装得义愤填膺,大骂他是无耻小人,不能为朋友死难,还要出卖朋友遗孤。然后大呼:“天乎!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调包计成功,人们都以为赵氏最后一脉已被斩断,那些攀附屠岸贾的人都很高兴,以为从此再不会有人找他们复仇了。程婴背着卖友的恶名,忍辱偷生,设法把真正的赵氏孤儿带到了山里,隐姓埋名,抚养他成人。
15年以后,知情人韩厥利用机会,劝说晋景公勿绝赵氏宗祀。景公问赵氏是否还有后人,韩厥提起程婴保护的赵氏孤儿。于是孤儿被召入宫中。孤儿此时已是少年,名叫赵武,景公命赵武见群臣,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程婴、赵武带人攻杀屠岸贾,诛其全族。
赵武20岁那年,举行冠礼,标志着进入成年。程婴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夙愿,就与赵武等人告别,要实现他殉难的初衷,了却对公孙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实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迹,证明自己苟活于世,决没有丝毫为个人考虑的意思。赵武啼泣顿首劝阻,终不济事,程婴还是自杀了。
说来有趣,《红楼梦》中写了贾府的三位门生——孙绍祖祖上,贾雨村,傅试,他们都曾受贾府大恩,但无一“以恩报恩”,相反还蹿出了两匹“中山狼”。且听松樵一一道之——
“孙绍祖”者,谐音“孙照祖”也,言道从孙子身上可以照见爷爷。孙绍祖是一匹“中山狼”,其爷爷自然不是别的什么。“贾雨村”者,谐音“假雨存”,“借屋躲雨”也,《一捧雪》之《红楼梦》版中汤勤,一匹不折不扣的“中山狼”,平儿所骂的“饿不死的野杂种”是也。都云甄家大丫环娇杏“侥幸”,松樵则认为“倒霉”,嫁了匹“中山狼”,还是个“野杂种”,怎么就“人上人”了?分明是“一着错”嘛!“傅试”顾名思义,“趋炎附势”之谓也,靠着荣国府的势力大发其财,速成“土豪”。然而,令人眼前一亮,傅试有位“琼闺秀玉”之妹傅秋芳,乃贾宝玉的“遐思遥爱”,二十三岁尚待字闺中,与傅试迥异,在贾府遭难之时,毅然以未嫁女之身,当起了母亲,担负起抚养贾氏孤儿贾桂的责任。曹氏创作《红楼梦》旨在使“闺阁昭传”,“醒同人之目”。松樵认为,《红楼梦》中最值得“昭传”的“闺阁”,傅秋芳当仁不让!——《红楼梦》中唯一的千古忠义女儿。
有人可能理直气壮地质疑:傅秋芳是谁?在整部《红楼梦》中连一次直接出场都沒有,何谈最值得“昭传”?松樵认为,以红楼人物直接出场次数的多少来评论《红楼梦》,这恐怕是“看热闹”者的腔调。林黛玉的母亲贾敏不也是一次直接出场都沒有吗?她还占居了第二回半个回目名呢——“贾夫人仙逝扬州城”,此作何解?第三十一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白首双星”是谁?难道要《红楼梦》从演义“麒麟姻缘”开始吗?松樵的观点,“麒麟之恋”可视为《红楼梦》前传,讲的就是贾母年轻时与张道士的爱情故事,颇似“木石姻缘”。“麒麟姻缘”当事人当年虽然没能牵手,但他们都活下来了,而且活得挺好,如今都八十多岁了,难道称不上“白首双星”?傅秋芳抚孤则可理解为《红楼梦》后传。“傅秋芳”者,谐音“抚秋芳”。“秋芳”何隐?“一株桂花”贾桂也。正是傅秋芳含辛茹苦,将贾宝玉的遗腹子贾桂抚养成人,令贾家中兴。
这事还得从第七十五回回目“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说起。“佳谶”就是好的预言、吉祥的预兆。回目中的“佳谶”为何?谁的什么“新词得佳谶”?文本都没有说。实事求是地讲,贾府第七十五回的中秋节凄冷无比,赏月宴会险象环生,怎么会有“佳谶”呢
说来有些费思索,《红楼梦》中写桂花,除第五回香菱判词及配画外,集中在最后几回。第七十五、第七十六回四写桂花,三现“玉桂”,还捎带写了“金兰”。曹氏似乎意犹未尽,又在第七十七回特意写了“赏桂花”一段:
及至天亮时,就有王夫人房里小丫头立等叫开前角门传王夫人的话:“即时叫起宝玉,快洗脸,换了衣裳快来,因今儿有人请老爷寻秋赏桂花,老爷因喜欢他前儿作得诗好,故此要带他们去。这都是太太的话,一句别错了。你们快飞跑告诉他去,立刻叫他快来,老爷在上屋里还等他吃面茶呢。环哥儿已来了。快跑,快跑。再着一个人去叫兰哥儿,也要这等说。”里面的婆子听一句,应一句,一面扣扭子,一面开门。一面早有两三个人一行扣衣,一行分头去了。袭人听得叩院门,便知有事,忙一面命人问时,自己已起来了。听得这话,促人来舀了面汤,催宝玉起来盥漱。他自去取衣。因思跟贾政出门,便不肯拿出十分出色的新鲜衣履来,只拿那二等成色的来。宝玉此时亦无法,只得忙忙的前来。果然贾政在那里吃茶,十分喜悦。宝玉忙行了省晨之礼。贾环贾兰二人也都见过宝玉。贾政命坐吃茶,向环兰二人道:“宝玉读书不如你两个,论题联和诗这种聪明,你们皆不及他。今日此去,未免强你们做诗,宝玉须听便助他们两个。”王夫人等自来不曾听见这等考语,真是意外之喜。
这一段文字中,“今儿有人请老爷寻秋赏桂花”是一句特写,“老爷因喜欢他前儿作得诗好,故此要带他们去”是一句模糊语——“他前儿作得诗好”,自然是指中秋夜宴上贾宝玉所作的“中秋诗”,但也包括贾兰的诗,因为文本中有一句“再着一个人去叫兰哥儿,也要这等说”。但肯定无关贾环“中秋诗”,因为文本中有一句“环哥儿已来了”。更有趣的是,贾政还讲了两句令“王夫人等”感到“意外之喜”的话:“宝玉读书不如你两个,论题联和诗这种聪明,你们皆不及他。今日此去,未免强你们做诗,宝玉须听便助他们两个。”——“王夫人等自来不曾听见这等考语”。
综合第七十五、第七十六、第七十七回三回有关文字,“赏中秋新词得佳谶”的“新词”,首先应是贾宝玉的“中秋诗”,同时也指贾兰的“中秋诗”,但一定不包括贾环的“中秋诗”。贾兰作诗,并非击鼓传花“桂花”传到了他的手里,而是“当下贾兰见奖励宝玉,他便出席也做一首递与贾政看”。中贾兰之“兰”者,兰花、兰草是也,第五回李纨判词有“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之句,配画上“画着一盆茂兰”。这“一盆兰”“一盆茂兰”,隐伏的就是贾兰。兰有“春兰”“秋兰”之分,既然“桃李春风结子完”,那么这“一盆兰”“一盆茂兰”便是“秋兰”了。“秋兰”亦称“金兰”,贾兰的“中秋诗”必是吟咏“金兰”(贾兰作诗并非击鼓传花“桂花” 传到了他的手里),或许有“金兰竞放”之类句子。贾宝玉的“中秋诗”中,吟咏的应是桂花,或许有“玉桂飘香”之类句子。“金兰”、“玉桂”,皆系“秋花”,亦称“秋芳”。将“金兰竞放”,“玉桂飘香”简而化之,便是“兰桂齐芳”——“兰”者贾兰,“桂”者贾桂——“得佳谶”也。
“兰桂齐芳”何以是“佳谶”?《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云:“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这两句是妙玉续作的,妙玉续诗前,曾说:“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休要见笑。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第十八回说妙玉的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想来妙玉也善此术,她的谈话中“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之说便是证据。“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隐伏贾兰、贾桂乃贾府中兴之主。“钟鸣栊翠寺”,隐伏贾桂一举成名;“鸡唱稻香村”,隐伏贾兰“爵禄高登”。
有人可能又要理直气壮地质疑了:寺庙中“钟鸣”,乃常见之事,何谈隐伏贾桂一举成名?这是因为在“通灵宝玉案”
有必要交代,宝玉遗腹子贾桂的生母是何人?不是薛宝钗,她是嫡母;更不是林黛玉,但她却是贾桂的义母——因钗黛曾义结金兰;贾桂的生母是香菱。
且看第五回香菱的判词及配画。“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配画“一株桂花”寓宝玉的遗腹子贾桂,与判词“两地生孤木”同义。有人可能会跳起来质问:这“一株桂花”明明是寓夏金桂嘛,与贾桂何干?这就错得远了,夏天哪来桂花?再说了,曹氏决不会将夏金桂这样的女人拟作“一株桂花”画在册页上——红楼女性,最恶劣者就是夏金桂了!
“雪”遇“夏”消融,河东狮夏金桂败了薛家,薛蟠因夏金桂下狱,香菱成为薛宝钗的丫环,作为陪嫁丫环随宝钗进入荣国府——薛宝钗出嫁之时,莺儿早已放出,有“梨花满地不闻莺”为证。
读众切勿忘了,“金陵十二钗”
宝玉与宝钗成婚后,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夫妻有其名而无其实,但宝玉与香菱感情甚笃,因而胎孕。香菱不是“竟酿成干血之症”吗?何谈胎孕?天齐庙王道士给治癒了。不然,宝玉干吗去天齐庙?!
香菱判词配画“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隐伏香菱产下贾桂后“血崩”(大出血)而“芳魂返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