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议红楼梦中的依傍关系及其悲悯结局

(2017-10-27 07:14:59)
标签:

红楼梦

依傍关系

文化

分类: 红楼十五钗

浅议红楼梦中的依傍关系及其悲悯结局

(2017-10-27)

就人际关系而言,所谓依傍,是指依赖、依靠、寄人篱下,居住在别人家里、依附着他人生活。《红楼梦》第三回:“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第九十回:“薛蝌回到自己屋里,吃了晚饭,想起邢岫烟住在贾府园中,终是寄人篱下;况且又穷,日用起居不想可知。”

从依傍的本义上说,红楼梦就是依傍梦,洋洋洒洒一部《红楼梦》,描写的几乎全是依傍关系,开篇第一回即写甄士隐依傍丈人封肃,为全书之依傍关系立照存证。“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的纠葛贯穿全书,令人神往、揪心、流泪,但实质上说的是林黛玉依傍外祖母、薛氏母女依傍王夫人。第四十九回插进了“一把子四根水葱儿”,薛宝琴自当归入薛氏母女一堆,邢岫烟乃是依傍姑母邢夫人来了,李婶母女则依傍侄女李纨来了。第六十三回“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尤氏不能回家,便将他继母接来在宁府看家。他这继母只得将两个未出嫁的小女带来,一并起居才放心。”这其实是谓尤氏母女之依傍女婿贾珍。至若豪仆如周瑞、林之孝等依傍王夫人,宠婢如鸳鸯、琥珀等依傍贾母,门客如詹光、王作梅等依傍贾政,此类依傍关系更是比比皆是了。

甄士隐依傍丈人封肃——世态炎凉令人发指

元霄佳节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不料英莲被丢失了。那士隐夫妇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唤封肃,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士隐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士隐便同了那疯道人飘飘而去——出家当道士去了。

林黛玉依傍贾母——“万般怜爱”把黛玉置于风口浪尖

贾母一见林黛玉就搂到怀里“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还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唯有你母。”贾母用的词是“唯有”。贾母不是在三个儿女中“最疼”贾敏,而是“唯有”疼贾敏——彼情彼景王夫人洞如观火。

贾母唯一疼爱的女儿不在了,自然会把疼爱转移到女儿唯一的根苗身上。第五回开头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儿倒且告后。”贾母的疼爱对林黛玉既让幼年丧母的林黛玉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把林黛玉置于风口浪尖。探春说,贾府的人像乌眼鸡一样,恨不能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现在林黛玉这么一个外来户得到老祖宗如此怜爱,岂不成了他人眼红的对象、嫉妒的对象?不像赵姨娘有口无心,王夫人第一个就不受用。

第四十五回黛玉对宝钗叹道:“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无庸置疑,黛玉之悲惨在贾母死后。第五十七回紫鹃对黛玉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林黛玉的最终结局,老太太百年之后,遭遇不如意指婚,“玉带林中挂”,自缢于大观园桃树林,葬于自己掘的花冢处。

薛氏母女依傍王夫人—— 因了赵姨娘薛宝钗屡屡“得是非(待时飞)”

薛氏母女进京为何要依傍王夫人?只为“金玉良缘”。

第四回薛蟠和母亲商议道:“咱们京中虽有几处房舍,只是这十来年没人进京居住,那看守的人未免偷着租赁与人,须得先着几个人去打扫收拾才好。”他母亲道:“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一进京,原该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家,或是你姨爹家。他两家的房舍极是便宜的,咱们先能着住下,再慢慢的着人去收拾,岂不消停些。”薛蟠道:“如今舅舅正升了外省去,家里自然忙乱起身。咱们这工夫一窝一拖的奔了去,岂不没眼色。”他母亲道:“你舅舅家虽升了去,还有你姨爹家。况这几年来,你舅舅姨娘两处,每每带信捎书,接咱们来。如今既来了,你舅舅虽忙着起身,你贾家姨娘未必不苦留我们。咱们且忙忙收拾房屋,岂不使人见怪?……

从以上薛氏母子对话可知,薛家在京城有“几处房舍”,然而薛姨妈主意已经拿定,非住荣国府“姨爹家”即其姊妹王夫人家不可,此乃姊妹王夫人“每每带信捎书”商定好了的,所谓住舅舅王子腾家那都是“陪笔”。

薛姨妈为什么要决意住荣国府,抑或王夫人为什么要“每每带信捎书”接薛氏母女进京?就是为了“金玉良缘”。

第一个宣传“金玉良缘”的是薛姨妈,就是第二十八回写到的: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在薛姨妈嘴里,癞头和尚不仅有钱送金锁,还指定金锁必须得跟有玉的联姻。这样一来,薛宝钗的金锁就有特定涵义了。它要促成金锁的佩戴者跟“有玉”者的婚姻。“有玉”更是个特定概念。这“玉”不是一般的玉,不是只要有钱谁都可以买来佩戴的玉,必须是落草时嘴里衔着的玉,这个人只能是贾宝玉。

第一个戳穿“金玉良缘”鬼把戏的是薛蟠。贾宝玉挨打后,袭人向宝钗转述茗烟的怀疑:宝玉挨打是薛蟠素日吃醋,在老爷跟前“下了火”。薛蟠在家里受到母亲的怀疑和薛宝钗的质问,气急了想堵薛宝钗的嘴,说了这样的话:“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儿,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己如今行动护着他。”

薛蟠的话说明什么?说明两个问题:其一,“金玉良缘”并不是什么癞头和尚的话,而是薛姨妈的话,否则的话,心直口快的薛蟠会明确点出“妈说癞头和尚”如何,而薛蟠说的是“从先妈说”;其二,薛蟠揭穿了薛宝钗在贾府各色人等面前尽力掩盖的隐秘的内心世界:她跟母亲一样,把追求“金玉良缘”做生活目标。

荣国府二房夺嫡的急先锋赵姨娘有一个别人不具的杀手锏——传播小道消息,散布谣言,搬弄是非。第七十一回白描道:“赵姨娘原是好察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络,好作首尾。”贾雨村与贾赦、贾珍交好,薛蟠又与贾珍交好之时,薛宝钗因此就曾第一次“得是非”;王夫人发动抄检大观园,独蘅芜苑免检,致薛宝钗第二次“得是非”;贾宝玉出家留下遗腹子,薛宝钗第三次“得是非”。事不过三,薛宝钗的这一次“得是非”,非同小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乃致用金簪自杀,“雪(血)下一股金簪”,“金簪雪(血)里埋”。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薛氏母女依傍王夫人,比起林黛玉依傍贾母来,其结局更惨!

邢岫烟依傍姑母邢夫人——虽同为“投人不着”,但结局比甄士隐好

邢岫烟是《红楼梦》中邢忠夫妇的女儿,邢夫人的侄女。因家道贫寒,一家人前来投奔邢夫人,邢岫烟被安置在大观园迎春的住处紫菱洲住下。第四十九回贾母便和邢夫人说:“你侄女儿也不必家去了,园里住几天,逛逛再去。”邢夫人兄嫂家中原艰难,这一上京,原仗的是邢夫人与他们治房舍,帮盘缠,听如此说,岂不愿意。邢夫人便将岫烟交与凤姐儿。凤姐儿筹算得园中姊妹多,性情不一,且又不便另设一处,莫若送到迎春一处去,倘日后邢岫烟有些不遂意的事,纵然邢夫人知道了,与自己无干。从此后若邢岫烟家去住的日期不算,若在大观园住到一个月上,凤姐儿亦照迎春的分例送一分与岫烟。凤姐儿冷眼敁敠岫烟心性为人,竟不象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凤姐儿又怜他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他些,邢夫人倒不大理论了。

夫人对邢岫烟并不真心疼爱,只不过为了脸面之情,从“邢夫人便将岫烟交与凤姐儿”和“邢夫人倒不大理论了”两句可窥豹一斑。邢夫人甚至要求邢岫烟把每月二两银子的月钱省下一两来给她自己的父母,使得邢岫烟只得典当衣服来维持她在大观园的开支。

第五十七回: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便欲说与薛蟠为妻。因薛蟠素习行止浮奢,又恐糟塌人家的女儿。正在踌躇之际,忽想起薛蝌未娶,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因谋之于凤姐儿。凤姐儿叹道:“姑妈素知我们太太有些左性的,这事等我慢谋。”因贾母去瞧凤姐儿时,凤姐儿便和贾母说:“薛姑妈有件事求老祖宗,只是不好启齿的。”贾母忙问何事,凤姐便将求亲一事说了。贾母笑道:“这有什么不好启齿?这是极好的事。等我和你婆婆说了,怕他不依?”因回房来,即刻就命人来请邢夫人过来,硬作保山。邢夫人想了一想:薛家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贾母硬作保山,将计就计便应了。贾母十分喜欢,忙命人请了薛姨妈来。二人见了,自然有许多谦辞。邢夫人即刻命人去告诉邢忠夫妇。他夫妇原是此来投靠邢夫人的,如何不依,早极口的说妙极。

也许,岫烟和薛蝌是《红楼梦》里唯一一桩幸福美满的婚姻。

李婶母女依傍侄女李纨——这是一例最为隐晦的依傍

第四十九回说:贾母王夫人因素喜李纨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伏,今见他寡婶来了,便不肯令他外头去住。那李婶虽十分不肯,无奈贾母执意不从,只得带着李纹李绮在稻香村住下来。

李纨“年轻守节”,李婶乃“寡婶”,都是不幸之人。据上文看,挽留李婶母女的是贾母王夫人,李婶“十分不肯”应是不见侄女表态。李纨未有表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两层婆婆在场,二是涉及经济负担——贾母王夫人表态,经济问题就解决了。

李纹、李绮在小说中戏份不多。有一个怪现象,就是第五十回制灯谜,李纨因笑向众人道:“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回家和绮儿纹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但下文却只见李纨的两个,李纹、李绮各一个。李纨:“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虽善无征”;“一池青草草何名。”——“蒲芦也”。李纹:“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山涛”;李绮:“‘萤’字,打一个字。”——“花”。

我们再看李纹的诗作《咏红梅花得“梅”字》: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应是隐伏李纹、李绮姊妹将有不幸遭遇。“寄言蜂蝶漫疑猜”,“蜂蝶”多喻轻狂的男子——轻狂的男子莫作轻狂之态,隐伏她门自恃节操,性格如诗里红梅一般清高,有与李纨相似之处。

将灯谜和诗联系起来看,“虽善无征”的应指李纨,但李纨节操如“蒲芦”——“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令人敬伏”。 “水向石边流出冷”和“萤”,应是隐伏李纹、李绮最终结局是花儿被山涛冲毀,泪痕皆血、酸心成灰,但他们节操有如诗里红梅一般高洁。李纹、李绮何以被山涛冲毀呢?贾府败落被牵连是也,这也正应了《红楼梦》里美色女子“红颜薄命”之意。

但是,李纹、李绮如此薄命当与“虽善无征”的李纨直接关连。人们读《红楼梦》,往往只注意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只注意李纨“带珠冠,披凤袄”;只注意贾兰“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而忽视了李纨“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忽视了李纨“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忽视了贾兰“昏惨惨黄泉路近”。这是为什么?因为李纨“虽善无征”。然而,李纨不善却是有证,她拒绝“阴骘积儿孙”铁证如山。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众人赠送或曰施舍了许多钱物,唯李纨一毛不拔;《红楼梦曲.留余庆》中“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之“奸兄”非贾兰莫属;李婶母女前来依傍,李纨不可能厚待寡婶、孤女,致李纹、李绮结局悲悯。

尤氏母女之依傍女婿贾珍——如花似玉的两个弱女子遭遇淫棍,这结局自然是“好”便是“了”了

尤二姐的结局是“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尤二姐的结局是“情小妹耻情归地府”,读众耳熟能详,恕松樵不赘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