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居荒村野店:“处处风波处处愁”
(2017-03-12 07:50:07)
标签:
牙牌令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巧姐居荒村野店:“处处风波处处愁”
——“红楼梦.牙牌令词”鉴赏系列之四
(2017-3-12)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长三’。”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
“长三”是指上下都是三点的牌。也可以倒过来说成“三长”。“双双燕子语梁间”是说两个“三”都成斜线,形状就像双燕并栖。“梁间”二字,在戚序本作“呢喃”,与上句“三”不同韵部。己卯、庚辰、程乙等本皆作“梁间”。由此可见这句是出自宋代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诗: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为何这句选用了宋诗呢?因为这句是指向了宝玉。第三十七回有宝钗的话:“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又说:“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因此,“梦里闲”就是宝玉某些“闲散”情节的灵感来源。“杖藜携酒看芝山”一句指向了他日后的漂泊与出家。
《红楼梦》中,“杖”字几乎就是宝玉的代名词,是用以同十二钗区别的重要文字。第三十八回就有:“休负今朝挂杖头”。五十八回,又有文字:“宝玉听说,只得拄了一支杖,靸着鞋,步出院外。”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今犯慈威,复拄杖而遽抛孤匶。”就连曹雪芹的挚友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中也有这样的诗:
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张宜泉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
碑暗定知含雨色,墙墤可见补云阴。
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
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
显然,在张宜泉的心目中,曹雪芹是很喜爱“曳杖”的诗客,他的这一习惯恐怕就是出自“杖藜携酒”的情怀吧?也未可知。
“水荇牵风翠带长”表面上是形容牌的点色。出自《全唐诗》杜甫《曲江对雨》诗原句: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本意是说荇菜根在水底,叶浮水上,顺风逐波如翠带飘动。在这里是指向了妙玉,“花着雨”、“燕脂湿”和“晚色静年芳”暗合妙玉最终无法摆脱世俗,身份暴露、走入红尘的结局(终陷淖泥中)。诗中的“芳”字、“脂”字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她同芳官的映射关系和与脂砚斋的莫大关联。
末句的“锦瑟”出自李商隐的诗锦瑟。《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有菊花诗十二首,其中的《菊梦》是湘云的判词(详见文章《菊花诗》)。诗中有:“登仙非慕庄生蝶”,看来“锦瑟”一词竟然与湘云发生关系。我想在后三十回中,一定会有妙玉和湘云的对手戏,这出戏和“金钱”、“暂醉”有关(由锦瑟)。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山半落青天外”之中,“三山”是说上面的三点,“青天”说下面六点。六点是“天牌”的一半,所以说“半落青天”。出自《全唐诗》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原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不用说,一看就是凤姐名字和命运的由来。她是冰山上的一只雌凤,正合判词的“凡鸟偏从末世来”,“半落青天”和“中分白鹭”指向了她的才干和手段,正合了“都知爱慕此生才”。同时“三山”和“二水”还为曹雪芹带来了“一从二令三人木”——“拆字法”的灵感(另文细述)。而“长安不见使人愁”则正合了“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凤姐末日。
“铁锁练孤舟”是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三三、三六、三三,左右上下的“三”,很像是一条条的“铁锁练”。 “处处风波处处愁”语出唐代薛莹《秋日湖上》诗: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沈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芦苇萧萧野渚秋,满蓑风雨独归舟;
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雨处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