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乾隆帝赏中秋也吟诗
(2017-02-14 07:47:07)
标签:
红楼梦乾隆帝赏中秋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红楼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乾隆帝赏中秋也吟诗
(2017-2-14)
《红楼梦》里实写中秋,贯穿了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和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中秋之夜,金风送爽,丹桂香飘。赏月之处,须得登高———
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厅上去。众人听说,就忙着在那里去铺设。贾母且在嘉荫堂中吃茶少歇,说些闲话。一时,人回:“都齐备了。”贾母方扶着人上山来。王夫人等因说:“恐石上苔滑,还是坐竹椅上去。”贾母道:“天天有人打扫,况且极平稳的宽路,何必不疏散疏散筋骨。”于是贾赦贾政等在前导引,又是两个老婆子秉着两把羊角手罩,鸳鸯、琥珀、尤氏等贴身搀扶,邢夫人等在后围随,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
中秋赏月家宴从“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开始。合家说说笑笑,不分长幼。平日里严肃正统的贾政,此刻花到手中,竟也一扫端方,勉力承欢,虽然他讲“怕老婆”的笑话有点冷,倒也是孝子本色。那一向骄奢淫逸的贾赦,讲了个“针灸”的笑话,却是话里有话的“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惹得贾母不快,回去时下山路上绊着石头,脚脖子崴了。而平日里的混世魔王宝玉,却不敢在父亲面前油嘴贫舌,把讲笑话改成了正儿八经的作诗。贾政应允,限他以“秋”字即景抒怀,“只不许用那些冰玉晶银彩光明素等样堆砌字眼,要另出己见”。贾环有样学样,也以作诗代替笑话,却存了个与宝玉争高低的心思。贾兰并未接到花,却是自告奋勇作了一首——正是他的“新词得佳谶”。
大清第六帝乾隆帝弘历的中秋节大多都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自从他即位第六年起,开始巡幸塞外,至乾隆六十年,共巡幸塞外49次,在避暑山庄度过48个中秋节,在这48个中秋节共作中秋赏月诗100余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红楼梦》就是乾隆早期成书面世的。
据《清史稿》记载,清宫各种节令活动中,每个节令都有具体的典制,其中“中秋节”占有突出的地位,到了乾隆时期节令定制就更加详细。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要举行月供活动。如乾隆二十八年,在山庄的烟波致爽殿院内摆月供时,有供品二十八种,其中有自来红小月饼。祭月完后,赏宫内众人,随往山庄的皇后、贵妃及妃四位、嫔五位、贵人三位、常在四位、阿哥七位等,每位亦伺候自来红月饼一盘。
另外,在中秋节这一天,乾隆帝还会亲自给皇太后请安,并侍奉和宴请其母后,还要为母后作中秋侍宴诗,另外还要在避暑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等大小戏台演出承应时令的戏目,像《丹桂飘香》、《霓裳献舞》、《日月迎祥》、《群仙庆贺》、《广寒法曲》等,这些曲目大多内容是感谢皇恩、歌功颂德,为的是增添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根据清史的记载,清朝每逢中秋佳节,还要举办皇室定制的祭月、上香、行礼的仪式,除此之外那就是赏月了。而赏月吟诗从古至今都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此活动也恰好迎合了乾隆帝的嗜好,他把清秋明月视为可赏可玩的宇宙奇观。每当中秋之夜,他悠闲在避暑山庄的月夜之中,堆盘瓜饼,举杯称觞,欣赏着一轮明月,感受着人间天上仙境般的愉悦。其中避暑山庄的“云山胜地”是当年乾隆帝中秋赏月吟诗的地方。他在避暑山庄作了上百首中秋赏月诗,大部分的诗有当年清宫多位著名画家的附图、设色,在图上有乾隆帝御笔的引首。可以说我国有史以来,乾隆帝对中秋活动最为讲究而且赏月吟诗最多的一位帝王。这些图诗并茂的佳作为研究避暑山庄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也为后人展示了避暑山庄在乾隆帝时期的中秋活动盛况。
乾隆帝每年的中秋驻跸避暑山庄期间,都会有很多翰林院的学者们跟随左右。皇帝赏月吟诗也少不了这些诗臣子们的参与,因此在避暑山庄留下了大量有关天、地、草、木、花、鸟、鱼、虫及古物情景广泛的这些翰林学者的墨迹。在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有一道谕旨“令内廷翰林和之”。就是要求在皇帝吟诗御笔后各附臣工图一副并和诗若干首。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十四年里完成这样的著作10卷,中秋诗章60余首,附图10幅,并制成了卷叠画轴。这些诗章都是在避暑山庄中秋赏月的征文,诗句文词卓越,全诗生色,描绘出当时避暑山庄中秋的意境——“琼楼玉宇,天上良宵,碧汉银蟾,人间胜赏”。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乾隆帝在避暑山庄的48个中秋里,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活动,写下了具有特殊文化品位的中秋赏月诗,对避暑山庄广泛赞美的语言里,让我们感受到当时避暑山庄中秋之夜,皇帝与后妃及文武百官一起举杯赏月,感受着人间天上仙境般的美景,这种情与景的交融恰好迎合了人们内心最惬意的性情,犹如蓬莱瑶池般的祥瑞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