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脂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是有道理的

(2016-12-26 07:09:07)
标签:

《一捧雪》

分类: 红楼十五钗

脂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是有道理的

      ——《红楼梦》前八十回戏曲浅析(3

2016-12-26

(续昨)二、《豪宴》乃《一捧雪》中的第五出,脂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是有道理的。

《红楼梦》中描述的第二次唱戏是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6?1天伦乐宝玉呈才藻”。文本写道:“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

第二出《乞巧》;

第三出《仙缘》;

第四出《离魂》。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贾妃甚喜,命‘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脂砚斋在以上引文中作了十一条批语。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批“《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松樵虽然不主张视脂批为文本,但认为有一定参考价值,应当辩证之。《豪宴》乃《一捧雪》中的第五出,脂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是有道理的。

第一出《豪宴》是明末传奇剧《一捧雪》中的一出。《一捧雪》是明末清初李玉代表作“一人永占”之一,今有郑氏藏明崇祯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据以影印,还有清乾隆年间内府抄本,二者题目有别。《今乐考证》、《新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全剧三十出,写明嘉靖年间权相严嵩之子严世蕃为夺取玉杯“一捧雪”而陷害莫怀古一家事。

《一捧雪》剧演明代太仆寺莫怀古因玉杯“一捧雪”,被小人汤勤告密,遭奸臣严世蕃迫害,以致家破人亡的故事。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奸臣严世藩得知富人莫怀古家有一件稀世珍宝——一只玉杯,因其洁白无瑕,被称为“一捧雪”,便想据为己有。严世藩上书皇帝,诬告莫怀古谋反。皇帝昏庸,下令将莫怀古就地处死,斩下首级送往京城。消息传到莫家,莫怀古星夜逃跑。曾经受过主人救命之恩的莫家奴仆莫诚,担心主人在外面继续遭到追杀,就冒名莫怀古,主动到官府投案自首,莫诚的头颅被斩下送往京城,严世藩见了,以为莫怀古已死,便放下心来。莫怀古昔日的好友汤勤为攀附权贵,向严世藩告密,说头颅是假的。严世藩急忙将莫怀古的侍妾雪艳抓来,再三审问,雪艳为保丈夫性命,一口咬定头颅是真的。汤勤早已垂涎雪艳的美貌,便暗中要挟雪艳,如果肯嫁自己,他就让严世藩相信头颅是真的。雪艳恨透了这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她抱着必死的信念,压住心头的怒火,假意答应汤勤的要求。果然,严世藩听从了汤勤的鬼话,释放了雪艳。汤勤心满意足地把雪艳娶进洞房,雪艳将汤勤灌醉,掏出一把早已藏在怀中的匕首,猛力刺向汤勤。当她确信仇人已死之后,也自杀身亡。多年以后,严世藩垮台,流亡在外的莫怀古才返回家乡。

《豪宴》是《一捧雪》的第五出,其场面豪华热闹,历来常作为开锣戏演出。剧演莫怀古初到京城,拜偈严世蕃,向严介绍古玩,推荐善识古董的汤勤。严世蕃为莫怀古接风洗尘而设宴,莫怀古以汤勤精于裱褙字画和鉴别古董而荐于严府,宴会上演《中山狼》杂剧侑酒,以“戏中戏”手法,影射日后汤勤忘恩负义的卑劣品行,后来遭受迫害埋下祸根。《红楼梦》中将《豪宴》一出设于此,定有其寓意所在。

一捧雪是明代玉器珍品,是个玉杯,是难得的奇巧之物。莫怀古因一捧雪遭受迫害,莫家因一捧雪被弄得家破人亡,脂砚斋批“伏贾家之败”有一定道理,但贾府之败还是印证了三小姐贾探春那一句亘古不变名言:“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宁国府堪称“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而“一败涂地”的典型。荣国府则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后“从外头杀来”而“一败涂地”的典型。用哲学语言来表述就是:內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荣国府“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主要表现为长房和二房的争斗,嫡庶的争斗,母子、婆媳、夫妻、主仆的争斗,“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的争斗。“从外头杀来”的背景是宫廷斗争的险恶和白炽化,外因利用了内因的两大要素,一是贾宝玉的《姽婳词》,一是妙玉。“一捧雪” 暗寓贾家败落也是由一件古玩引发的,有红学家认为这件古玩就是那个蜡油冻佛手,但松樵觉得,既然是玉杯,那伏笔中写的应该也是个杯子,就是妙玉弃之给刘姥姥的那个成窑盖钟。

第七十八回贾宝玉《姽婳词》的第四段是这样写的: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愁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彷徨!”

这一段可以看做是贾宝玉对林四娘报答恒王、以身殉国的点评。当林四娘阵亡的消息飞报京师后,京都百姓哪一家儿女不感到悲伤呢?可是皇帝只顾惊慌发愁,心痛青州失守,满朝文武都垂头丧气,毫无作为。文臣武将立朝纲,掌大权,却如此昏庸无能,堂堂须眉为何还不及闺中裙钗林四娘呢?我不能不为林四娘扼腕叹息,你以这样的方式尽忠义,实在是不值得啊!

这首诗将贾政所说的故事写完整了,众人都大赞不止。贾政说:“虽说了几句,到底不大恳切。”由此可见,宝玉歌咏林四娘,主要不是赞颂,而是同情、叹息和彷徨,而且抨击了“天子”和“文武”,这与贾政的观点是相悖的。这时的贾政还没有悟出诗中所指,他本身对诗的感觉就很平平。而众人只知溜须拍马,谁又会去深究诗里面对朝政的愤懑情绪?这首古风一气呵成,宝玉凭吊晴雯而不得,心中一时悲愤,诸多的不满奔涌而出。朝廷显然容不得他惑世诬民,宝玉的《姽婳词》惹祸了。

让我们来看看在大观园栊翠庵带发修行的妙玉这一內因要素是怎样被邪恶的外部因素所利用的。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文本通过林之孝家的是这样介绍妙玉的:“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妙玉,其祖上一定是身居庙堂的高官,不然,她家不可能有那么多稀世珍宝。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文本写道:“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又有‘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犀□’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言“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玉道:‘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

“搁在外头”的那只成窑茶杯后来送给了刘姥姥。文本写道:“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在话下。”

可以想见,正是这只成窑杯闯了大祸。刘姥姥一定是卖了这只杯,类似严世蕃这样的高官,一定会顺籘摸瓜。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将妙玉之父告下,没收其全部稀宝,并诬告贾府藏匿犯官之女,加之前有贾政送上朝廷的《姽婳词》罪证,两罪并罚,贾府遭遇灭顶之灾!(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